粉墙黛瓦马头墙,青石小弄鲤鱼溪。因烟尘积淀而凝重的老屋,因精雕细刻而生动的影壁窗棂。古道芳草中肃立的牌坊,村巷门前耸立的旗杆,园里种菜的老人,溪边浣衣的女子……走进古村漈头,徜徉在鳞次栉比的明清古民居群里,置身那些氤氲历史烟尘的器物之中,感触亘古农耕沉积的厚重,秋的燥热渐渐退去,连现实存在也悄悄溜走。在入寂般的肃穆中,触摸祖先们成长的脉络,窥视古人劳作细节,体验先民生活情趣。 走在古村漈头街,能体验这梦回历史的感觉。 梦,在村巷中随步演绎,在农耕文化博物馆里达到高潮。 林林总总一万多件先民们用过的农具、布艺、家具、钱币、票据、书画等文物汇展于此。这些老器物都在附近村舍、寻常农家中寻得。他们原本都是本地土著,长得极具地方特色。如今,他们中的大部分已从我们日常生活中舞台上谢幕多时,陌生得叫不出姓名、辨不出身份;有的正在步入后台,身影逐渐淡出,似曾相识。这是农耕家族的一次盛会吧,他们从历史深处磕磕碰碰、跌跌撞撞一路走来,曲未终人未散,但他们老了累了疲了倦了,该一同谢幕了,来个聚会后再生前的合影留念吧。当年,祖先们随手取过山间田野随处可见的材料,利用零碎的闲暇,手工编制创造了他们,工艺参差不一,大多称不上精美。粗糙的肌肤,蒙尘的经历,贫贱的身世,却最真实地折射着此山此水此风此情的发展脉络。 文物无言有语。际头农耕历史文化博物馆是我回头率最高的路上风景,无论专程拜访还是路过逗留,总是驻足流连,倾听古物们的幽怨、呻吟、诉说、弹奏。 ![]() 漈头古村街景 历史的真实、历史的细节,就写在那一个个沉淀于尘封的角落,经过时间淘洗冲刷酝酿而存下的器物上,他们的命运或因掩盖而发酵,或因埋藏而腐朽,或因继承而翻新,或因挖掘而展示。他们静静沉睡,等待他日有缘人来唤醒重生。一份追求,一个退休老人,一个历史文化名村,一场执着的搜寻——搜寻历史、搜寻文物、搜寻文化。奔走东村西庄,游说于张家李户,磨嘴皮、动之情、晓以理。或购买、或租赁、或借用。几年的忙碌,万余件文物的命运得以改写,他们从各自的角落、各异的历史深处被请出,揭去面纱,掸去尘灰,呈于六个陈列馆中,并成立传统制陶、榨油、碾米、捶粿体验馆,让我们在观赏和现场参与的快乐体验中追寻历史。馆主张书岩试图从现实中穿越历史,寻得历史展览于现在,再把历史和现在引入未来。 古人虽然平均寿命短,却可以从容不迫地享受慢生活,因此生活得非常从容。 物质富裕,可用以兑换精神生活。山里闭塞,物质消费花样特别简单,经济殷实者更多地把时间金钱消费在精工细琢之间;仅过温饱的人家,也乐于跟风攀比追随其后。人家娶了小姐,我好歹也要娶个大户人家的丫环吧。不管是穷折腾,还是富讲究,单调的乡村因此平添许多色彩。一扇门窗、一个柱础、一个梁托,都可以花费大量时间、银子,用上圆雕、透雕、留青、浅刻等多种工艺,极尽雕琢之能事,极尽奢华之风尚。题材从寓吉祥如意的喜鹊梅花,到祈长寿多福的寿桃蝙蝠,再到祝愿家和兴旺的并蒂连、白头鸟,以及体现文化素养的张良纳履、桃园结义等。即使在穷乡僻壤,也不乏这种精工细作。除了日常悦目和赏心,道德说教,还借此展示富有,体现风雅,并寄寓无限祈祷与祝福有。 物质贫乏,也可转而追求精神富足,因之繁荣了乡村精神生活。古人春种秋收冬藏,加之本地山高水冷,一年一茬一个轮回,闲暇时间极多而消遣花样极少,有太多的岁月和富余的精力,可以用来细细消磨,精致打发,生活因此变得简单而从容,因从容而精致,在悠闲中慢慢感受时光的漫长,感受生命的短暂,感受生老病死的悲喜冷暖。沏一壸清茶在手,对风品味半天;举一杯浊酒近唇,对月吟咏几时;架一鸟笼在肩,从村头到街尾反复地遛跶;看远山飞鸟,轻拈胡须,吟一首无人问津的诗;或在红纱窗下,看女人轻梳云鬓、淡扫蛾眉。现代人生活过于丰富,生命匆匆而精彩无限,物欲勾魂,诱惑眩目,长命百岁亦觉生命太匆匆,每一个精彩都只好生吞活咽,每一种体验都只能浅尝辄止。手棒快餐盒边吃边走仍担心迟到,如何能坐下文火精煮细烹?所以此时此刻,且在这耕读博物馆中的难得半日偷闲间,徜徉历史,感染古人的雍容安详。人的一生路程是否有如充电池,充电放电次数是有定数的。肉体心脏和精神体现的频率、数量与时间都是成正比吧,就如乌龟一生的路程并不比兔子少。可是,总有什么吸引着我们匆匆忙忙赶路? 佛家说无欲不嗔,道家讲无为清静,汉儒宋理言不由衷鼓吹存天理灭人欲。禁锢无所不在,教诲诤诤在耳,欲望的暗流却仍在奔腾,并不时泉涌井喷。禁闭太久,骤然开放门窗,更易表现出疯狂的趋光。小时候跟父亲植树,都选择在深冬,父亲说,根在土里如熊蛰伏,养精蓄锐,闻着春的腥骚即醒,吐牙、长叶,拨得特别的快。历史就是我们蛰伏在体内的根,当我们都在拼命向着阳光、贪婪吸着空气疯长的时候,是否偷眼脚下流失的水土,关注那逐渐暴露在空气中的根?收藏历史,把他搬进现实,供人们在赏玩、凭吊中学步未来。喜欢偷闲于此,文物的背后,一定还有什么魅力吸引了我们。也许就是那隐在文物背后的根,它像脐带一样,连接着我和他,连接着历史、现实和未来? 其实,再执着的恋旧也回不到历史,再盛情挽留也止不住现实的奔走,留恋、抛弃、挽救间,时光一刻不停地飞逝,历史正是那些曾经被我们抛弃和挽留的现实,正是不舍昼夜溜走的时光。 前不久,到一个四周峭壁入云的偏远山村下乡。村名樟源却无樟可寻,村很洁净,河从村前静静流过,河里小鱼不时闪着肚白。几个三四岁的孩童在河边玩水,土生土长的农村小孩样子。用方言逗他们几句,他们竟然用普通话问:你说什么我听不懂。以前当小学教师时,曾为学生作文中的满纸方言大伤脑筋。我惊奇于转眼间,他们的弟弟妹妹,已迫不及待地把方言扔了。即便倾国倾城,天天面对也会审美疲劳。如果小别似新婚,那么阔别就胜恋人初会了。我们喜欢历史,也许正是因为历史已被我们丢弃了太久了,因而搜寻到一点历史,就如在灯火阑珊处寻到梦中情人一样的惊喜吧。 ![]() 漈头村夜景一角 乡村的夜来得早,城市的夜生活还未上演,农耕馆便要打烊了,今天的一页匆匆翻过成为历史。历史,它只能偶尔赏玩而不能相伴、厮守。我们注定是要被时光裹携着,跌跌撞撞向前,偶尔也会回望一眼,惆怅一时、迟疑几步,然后又决然向前、向前。被我们抛弃于身后渐渐散去余温的现实,慢慢就风干成新的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