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欢迎投稿:1847691820@qq.com
您现在的位置: 屏南新闻网 >  传统戏曲 >  
传统戏曲
一出戏的传承 三代人的坚守
2019-04-03 14:49:25  来源:  责任编辑:  

 今日屏南消息 (甘叶斌 王志凌 叶陈芬)一支笔,画眉勾眼;一袭衣,精美华丽;一段词,唱腔婉转;一出戏,乡韵悠长。
   

 作为屏南平讲戏“非遗”传承人,已82岁高龄的张尊盟跟平讲戏打了大半辈子的交道。一招一式,一颦一蹙,一甩手、一抬头,这源自他家乡漈头村的古老剧种,早已溶入他的血脉里,顿然令人心生敬意。
    

平讲戏,即为用方言平话演唱的戏,以其独特的方式保留着一方百姓的乡音乡愁。屏南的平讲戏是福建闽剧的前身,清康熙年间发祥于漈头村。漈头平讲戏著名艺人张志慎于清康熙九年(1671年),举家迁至漈头下村定居,成为漈头下村之开基祖。其年轻时善演小旦,被尊称为屏南平讲戏一代宗师。由于张志慎的影响,平讲戏成为漈头张姓宗族的戏剧,一直在村族中传承。清朝中后期,屏南平讲戏一度走向繁盛。全县130多个村创办平讲班,平讲戏艺人达数千之众,成为当地最具影响的地方剧种。“东山岗,平讲班,台搭后门山,丈夫去做戏,妇女管田山,演过六月四,还有八月三。”一曲经久流传的民间歌谣,便可窥见当年屏南平讲戏的繁华时光。
    

 此后,清末到民国期间,受乱弹、闽剧的影响,平讲戏渐渐走向衰落。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1978年,平讲戏得到恢复,全县复办平讲班达30多个。正是这万象更新的光景里,张尊盟开始了戏曲生涯。
     

其实,从孩提时代起,张尊盟便与平讲戏结缘。上代人个个会唱,村里平讲班天天在练,耳濡目染间,他就爱上了这个乡韵十足的剧种。16岁起唱闽剧,19岁时县闽剧团成立,他成为其中的一员。
    

“那时,他演小生,俊得很。”为舞台上张尊盟的英姿所吸引,时为剧团出纳的周月英与张尊盟喜结连理,成为剧团里的一段佳缘。
   

 婚后,俩人夫唱妇随,以剧团为家,把戏剧融入了日常生活里。一个有惊无险的故事,至今令他俩印象深刻。小女儿出生后,一满月,俩人便抱去演出。上台了,襁褓中的女儿便放在装戏服的篮子里。可下台卸妆的演员们谁也没留意到,戏服一件件扔在篮子里,直到女儿被憋醒,一声啼哭,大伙才惊觉。
   

 “那个年代,平讲戏还是比较红火的,演出不断。”张尊盟回忆说。但由于自身原因及社会文化多样性冲击等,平讲戏再度失去市场。1985年冬,随着福建范围内最后一个平讲班——屏南四坪平讲班在困境中解散,平讲戏自此沉寂。
    

2006年10月,全国四平腔学术研讨会在屏南县隆重召开,平讲戏迎来转机。张尊盟与张贤楼、张贤读等十多个戏曲老艺人一起成立屏南县漈头平讲戏剧团,并发掘出平讲戏传统剧目《马匹卜驳妻》,在会议期间专场演出。张尊盟还登台出演老生,身手不减当年。
    

1300多个座位的影院,座无虚席。50分钟的演出,熟悉的乡音乡韵。时隔20余年,屏南平讲戏重回舞台精彩亮相,赢得了满堂喝彩,令与会全国专家学者刮目相看。
    

2007年8月10日至20日,应马来西亚砂拉越屏南公会邀请,屏南平讲戏业余剧团赴马来西亚文化交流,带去了平讲戏《马匹卜驳妻》《甘国宝假不第》《穆桂英闯白虎堂》等剧目大获成功,并被亲切称为“中马友谊民间文化交流的文化亲善使者”。紧接着,2008年,屏南平讲戏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
    

回首平讲戏新生的这一连串“好戏”,张尊盟一脸骄傲。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包括他在内,这些老艺人年事已高,后续传承,谁来接棒?平讲戏再度陷入发展瓶颈。
    

为父辈对平讲戏的挚爱与坚守所感染,2016年10月,张尊盟的儿子张乾胜挑起了平讲戏剧团团长这个并不轻松的担子。
    

张乾胜从小在县闽剧团里长大,虽没有继承父亲衣钵,唱戏演出,但童年时的耳濡目染,那声声唱腔、招招把式,已深深烙印在他的脑海里。受此影响,初中毕业后,他开武馆、当武术教练,在传承屏南传统文化的另一条路上孜孜不倦。
    

授命于危难,张乾胜备感肩上的责任。他一边找市场,对接演出,一边培养学生,谋传承。在老家,他成立屏南漈头平讲戏传习所,并推动平讲戏走进校园,先后在屏南二中、漈头小学培养出40多名学生。同时,挖掘出《桐油煮粉干》《甘国宝假不第》两部平讲戏传统剧目。 
   

 2017年,在当地文化主管部门扶持下,张乾胜邀来导演、编剧,根据屏南戍台名将甘国宝传说故事编创大型廉政历史题材剧目《陋规案》。经数月精心编排,老中青三代艺人同台献艺,张乾胜武馆中的学生也客串跑龙套。当年11月20日,《陋规案》在屏南县文体中心首映,现场掌声雷动。此后,《陋规案》又参加了“魅力闽东戏曲展”演出,并在屏南古厦社区、长汾社区等地开展惠民演出,好评如潮。2018年11月,《陋规案》赴福州大戏院,参加第七届福建艺术节暨第27届全省戏剧会演,并一举拿下剧目、编剧、导演、音乐等四个三等奖,另有两个艺人分获表演奖二等奖、三等奖,取得了圆满成功。

  

 “这出戏能打响,打心里高兴!”张尊盟由衷地说。
   

 孰不知,为这出精彩剧目,这一家子已是“能出力的全出力”了:张尊盟既当顾问、艺术指导,又当演员;周月英做后勤服务,整饰服装、煮饭,还自掏腰包办伙食;张乾胜则当总协调,在县文体部门支持30多万元后仍资金短缺的情况下,他个人还垫资20多万元,撑起了这个几十号人的剧团从创作到上演的每一步运转。
   

 执着付出,精彩收获。“观众的掌声,值了!”张乾胜感慨地说。
    

“平讲戏是上代人留下的宝贝,丢了可惜,一定要传承下去!”采访中,张尊盟老先生反复念叨着这句话。为着这个素朴的心愿,他还在坚守着。尽管年逾八旬,满口牙陆续“退休”。尽管刚动了心脏搭桥的大手术,药不离身。让他欣慰的是,他的两个孙子及外孙也踏上了学习平讲戏之路,甚至还能上台跑龙套。
   

 一出戏的传承,三代人的坚守。张尊盟一家人的平讲戏故事还在延续着。虽然艰辛,但却从未停歇。唯愿这穿越历史光阴的古老剧种,能迎来更加繁花似锦的春天,留住一方文化根脉!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