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欢迎投稿:1847691820@qq.com
您现在的位置: 屏南新闻网 >  文学艺术 >  
文学艺术
【网络中国节•春节】红包红红红了年
2019-02-12 10:04:13  来源:  责任编辑:  

春节红包压岁,是由来已久的事。

相传古时候,有一种小妖叫”祟”,专门在年三十晚上出来去摸熟睡着的孩子的头,被吓着的孩子会头疼发热,接着变成傻子。据说,用红纸包着钱放在孩子的枕边可以吓退“祟”,让孩子化凶为吉。“祟”和“岁”谐音,于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也就有了红包压岁的习俗,红色也就和年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然而,像我们这一代人,早已没有了以彩绳穿钱编作龙形,置于床脚作为压碎的习俗,而是以红纸包着钱作为压岁的方式。从我记事起,压岁钱是长辈在除夕晚上把红包放在孩子的枕头旁边,让孩子早上一睁眼就看到红包,寓意着新的一年有个新的开端。

那时的生活光景不是很好,红包里的钱,其实只是要让孩子们开心,其主要意义是在红纸,老祖宗自古就有红色喜庆的习俗,红色是吉利和吉祥的象征。

记得老厝的堂伯五十岁时,红包只是两分硬币,但切割成小方快的红纸包起来的方形红包别提多诱惑了。除夕晚上包红包时,堂姐看着我羡慕的眼神,也心疼我帮着包了一晚上红包的辛苦,就提前将我的那份给了我。那晚,我攥着红包甜甜入睡,梦里尽是红彤彤的捡不完的红包。

那时候,我们毫不在乎红包的个数,也不在乎红包的厚薄,在乎的是红色纸张裹着的那份长辈浓浓的舔牍之情,快乐地将那颗被祝福过的心,小心地放在小小的口袋里,虽微不足道,却心意满满。

那时盼过年,更盼的是红包。小小的红包几乎成了童年过年的一种诱惑,一种寄托。而今天,让我对年的回味的是一种颜色,一种纯正的中国红色。

传统的红色由原来驱赶怪兽传承到今天已经演变成中国人的文化图腾和精神皈依,成为我国文化中的基本崇尚色:红灯笼、红彩灯、红对联、红贴福、红鞭炮、红窗花、红蜡烛、红米酒、红衣裳、红包……

那时,老屋从除夕开始,厅堂的几案上就点着不息的煤油灯,玻璃灯罩上贴着大红纸,幽幽的红色的光在老屋宽敞的厅堂间闪闪烁烁。厅堂中间放着一口锅,锅里放着各家炉灶间烧过后汇集来的红炭火,还有女孩子头上的红蝴蝶结,穿着的红衣服红鞋子,以及厅堂贴着大红对联的红柱子……一厝的红色把年衬得喜庆热闹,给人一个红彤彤的遐想和喜悦,表现着一种悠悠远远的吉庆祥和。

在老家的年三天,鞭炮那最夸张最有亲和力的红色爆炸物炸开的满天满地的红屑是不扫的,堆积的厚厚一层仿佛雪里红梅的傲然怒放,仿佛情侣玫瑰的血色浪漫,又仿佛是早春桃花的风中舞蹈。

今天,当我们接过父辈当家的担子时,除了方知柴米油盐贵外,忽然觉得最让人慨叹的是红包,喜酒红包、祝寿红包、升学红包、乔迁红包、关系红包,特别是过年,除了常走动的和不常走动的亲戚家的、邻居家的、朋友家的小辈儿,这时都得送红包。

初二早上,女婿带着一家三口回老家给亲戚邻里拜年,小孙女回来时在我面前哗啦抖开的竟然是几十个的红包,看得我眼花缭乱,一家人围着数了大半天。难怪我的几个同事说,他们过年光红包一项就得花费上万元。

而这几年多了手机微信这一个新生事物,更是引发了过年广送、争抢微信红包,节曰氛围被一烘再烘,暖成一片,红成一方。

我的那个上百人的战友群,过年这几天除了语音祝福就是发送红包,有时候简直就是密密麻麻的红包雨,一大片的红色点都点不过来,钱数虽不多,却广收着久未谋面的遥祝,也解去不少长久未能相见的思念。

现在经济条件确实好了,除了红包频发,钱数直线上升,红包的发送方式也在悄然改变着,但我想,不管红包如何广送,数量如何不同,方式如何变化,传统的礼仪却一直是我们遵循的守则,红包给予我们的无论从古代压岁钱的平平安安,到现代微信红包的情感传递都离不开“红”字,它承载着的始终是一份浓浓的亲情、友情和殷殷的祝福。

红,是中国人的魂,是中国特有的文化情结,是春节特有的颜色,它来自古老农耕历史的深处,象征着热忱、奋进、团结的民族精神,也象征着喜悦、激情、祥和的民族品格。

问五岁的小孙女,喜欢过年吗,她说喜欢,又问,喜欢过年做什么,答曰收红包……看来,红包始终是年的重要部分。

是的,红包红红,红了年。红包到,年也就到了。

文字│李家咏

图片│孙炜   网络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