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三十三年,平静了几十年的闽海突起波澜。这年十月,台湾突发以黄教为首的游民暴乱。 黄教原籍同安,后迁居台湾大目降(今台南市新化区)山区。黄教平日游手好闲,曾代人看管稻田,又曾因偷牛被捉。后来贫纠众偷窃,被乡间盗牛贼奉为首领,他与养牛人家约定,一头牛一年缴纳粟一石,才能保牛之平安,亡命之徒多归附于他,纯粹一黑恶团伙势力。有个名叫黄弼的人,与黄教交恶,黄教手下就割去黄弼的耳鼻。黄弼投诉官府,知县派差役捉拿,差役又被砍去手指放回来报信。知府闻讯大惊,下令地方严拿,于是差役四出。黄教干脆率众人举旗起事,杀兵丁,焚军营,抢军器,攻占了凤山县冈山汛。台湾镇总兵派兵征剿,黄教一伙逃往内山,而且还四出劫掠,与官军玩起游击战来。一时间凤山、诸罗各县为之震动。台湾镇总兵见势头不对,才将情报传回大陆。闽省紧急部署,水师提督吴必达率兵渡台,巡抚鄂宁驻厦接济。一个多月内,黄教党徒三百余人已陆续杀害千总、把总各1名,兵丁73名;焚毁营房6处;抢走军器若干。 ![]() 泉州提督府古城墙 此时乾隆帝一门心思全在征伐缅甸之上。与西南用事相比,台湾的黄教也就是“么髍小窃”,实在“不成事体”。但是二个月下来,乾隆再接到的报告,依然还是“贼众东窃西扰,官兵疲于奔走,未易克期竣事”。不禁大为恼怒,责怪水师提督吴必达“平日尚属能事,昨一闻逆匪蔓延之信,即带兵渡海督办,颇觉勇往。何以甫至台湾,辄尔张皇顾虑?纵使避匿山洞,官兵奋力合剿,何难克期就获。”命令吴必达紧急督兵,设法搜剿,迅速擒获,以靖海疆。 此时的西南征缅用兵正计划水陆并进,乾隆认为“闽省水师,最为精练”,因此下令闽省派兵二千名,前往滇省。乾隆相中了新任台湾总兵的叶相德,令其在水师中挑选“素娴水面操驾攻击,及能伏水潜取贼船”的人才,往赴云南。而台湾总兵军务由水师提督吴必达兼管。 叶相德还未出发,乾隆又嫌他慢,发怒了,下诏训斥吴必达:“贼匪仅二三百人,而前后所调官兵,多至数十倍,你一至台湾,竟安坐郡城,并不亲往剿贼,迁延时日,至今毫无措置”。失望之余,乾隆爽性将吴必达给撤职了,所有剿捕贼匪之事,交给叶相德专办。而其赴云南军务,等剿擒黄教后再办。 就在乾隆为台湾事发怒发愁的当口,台湾官军从一月开始组织兵力搜剿内山。三月初,黄教被官军收买的叛徒砍伤后逃遁。乾隆帝见报,还是不爽,又训斥道:“黄教么髍贼匪,竟要官兵剿捕数月,听其东西奔窜。台湾如此局势,皆由文武各员散漫因循,耽延时日,致凶渠久稽显戮。尚复成何事体!”总之,黄教一日不获,此案一日不了。他担心不斩草除根,将来“或复煽聚滋事”。怠慢的福建官员此时将皇帝老子彻底惹恼了。 三月底,潜匿在山间的黄教终被官军围剿被擒,抬回军营又伤重不治身死。官府将黄教尸身碎剐,将砍下的手足,分发于犯事各地方悬挂示众。总督崔应阶在向乾隆报告战果的同时,也趁机为属下请功说项,但乾隆却是铁了心,又一道圣旨:“吴必达即着革职,令其自备资斧往云南效力”。 他余怒未息,又把福建的一干官员也给办了。 ![]() 甘国宝奏折 到了年底,战事稍缓,乾隆皇帝的脾气已过,开始想念老臣了,想起当年甘国宝在福建水师提督任上军纪严谨、士气高昂的情形,觉得福建治军,还需这名老将,于是降旨:调补甘国宝福建全省陆路提督。同时任命他“兼闽阅操大臣”。在清代,专门负责阅兵的官职称作“专操大臣”。专操大臣的工作就是操练阅兵式上的方方面面,以保证在政要阅兵的时候不会出现差错。 文字 | 甘湖柳 图片 | 来源网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