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爷下江南,每次都是兴师动众,耗费无数,就有一些大臣上谏,希望皇帝不要巡幸索约勒,因为“索约勒非江浙胜地可观”,乾隆大为恼怒。 当时伴驾在乾隆身边的纪晓岚,也对百姓的遭遇看不下去,他对乾隆帝说:“江南现在财力拮据,人民劳苦,皇上应当考虑一下怎么救济南方百姓啊。”结果惹得这位“十全老人”大怒,骂道:“朕看你文学上还有一点根基,是个人才,让你掌管四库书馆,给你一个官做,其实不过是把你当戏子一样豢养罢了,你竟敢妄谈国事!”这话说得太直白,纪晓岚听了很不好受。 ![]() 纪晓岚文化园 乾隆二十七年十月,纪晓岚伴驾皇上第三次下江南之后,被派离京,任福建学政(清代地方文化教育行政官)。 一行人自北由南,水陆兼程,下了钱塘船,反正也没什么其它消遣,就整天码文字玩儿,纪晓岚沿途作《南行杂咏》一百余首。作为河北人的他明白,南方才子往往不把北方人看在眼里,谁让那么多的状元都出自南方呢!福州出的人才很多,并不弱于江浙一带,福州人也深为骄傲,压服这些下属的办法之一,就是得表现自己的睿智。 纪晓岚到任没多久,就有人在寓所门口贴出一纸,曰:我南方多山多水多才子。 纪晓岚谦虚地夸道:“此句很好,诸位谁来补个下句?” 人们正要看看这位新任督学才华如何,纷纷推让:“我辈才疏学浅,还是请纪大人来吧!” 纪晓岚心里清楚,项公舞剑意在沛公啊!他站起身,面对众人微微一笑,唤过笔砚,大笔一挥:俺北国一天一地一圣人。 众人皆服。 ![]() 纪晓岚在福建汀州试院 他读书太多,觉得好诗好话都被古人做尽说完了,文章诗歌随写随丢,所以毕生只《阅微草堂笔记》一书留存后世,可能这也算一种潇洒风流吧。正因了这种气度,乾隆二十八年,乾隆帝补授仍在福建学政任上的纪昀为翰林院侍读。 北方多狐妖,南方多鬼魅,纪晓岚在他的《阅微草堂笔记》就说到,福建试院里唐柏的树梢上夜现两位红衣人,向他拱手作揖,渐渐消失——这诸多奇景,并非坊间传闻,乃是纪晓岚自己说的,都可以在他撰写的里找到。 ![]() 纪晓岚访冠豸山留下的墨宝 乾隆二十九年夏,纪晓岚父亲纪容舒去福建看望儿子,听得传说某屋闹鬼,但是纪容舒不信邪,毅然住在那间房子里,结果也平安无事。他借此教导儿子:“人的心思,慈祥为阳,歹毒为阴;心底坦荡为阳,阴险为阴;正直公允的为阳,私心曲理为阴。所以易象中以阳为君子,阴为小人。如果立心正大,充满阳刚之气,即便有妖邪魅,正人君子岂能被鬼袭击?” 纪容舒不久后还乡,于乾隆三十年八月病故,纪晓岚赶回老家献县崔尔庄,守丧丁忧三年。 厦门洋行陋规案发生时,纪晓岚正是福建学政任上,他在福州府时,曾听得许多关于甘国宝与恩师赵国麟的佳话,又在陪同乾隆皇帝江南阅操水师时,一睹甘国宝所率水师的风采,深为甘国宝治军才能所折服;再者,案情发生时,甘国宝正在老家守丧,“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忠孝不能两全,相似的境遇,让纪晓岚非常同情甘国宝。此时,正值深得皇帝倚重的恩师刘统勋审理此案,于是他修书一封,恳请恩师笔下留情,网开一面,为甘国宝留一条尽忠报国的后路。 …… “厦门陋规案”经乾隆皇帝数次下旨微查,经舒赫德、刘统勋等大臣十个多月的查究,对“总督每年一万、巡抚每年八千”之说,毫无实据,定性为陈年旧习与一种陋规。乾隆皇帝终于表示满意,下发谕旨:“福建厦门洋行陋规一案,因系旧例相沿,是与婪索败检者不同。已降旨将甘国宝带领引荐,仍加恩录用,以观后效。”而且还说了:“此等陋习,料非仅福建一省为然,别省幸而不致败露,则亦姑置不究。今既讯有确据,岂可不示以创惩。” 至于对涉案被议官员,乾隆皇帝自有一翻脱罪之辞: 处于风口浪尖的总督杨廷璋,乾隆皇帝认为他尚能实心任事,仍留总督之任,但是又怪他不能做好表率,以致于下属层层贪墨,带坏了风气,遂令他还京供职。时过不久,“授正红旗汉军都统、工部尚书。”这么一来,他倒升官了! 福建巡抚定长,满洲正黄旗人,姓伊尔根觉罗氏。他最终是“留福建巡抚原任”。皇亲国戚,自己人还是自己人啊!乾隆皇帝几次下发谕旨,说他只是因循旧例,“按发价购买燕窝、呢羽等物,亦系沿习旧例,初无不可轻贷之处”。 福建兴泉永道尹谭尚忠,“为人刚毅精干,敏于任事,且清廉自守,所至为民兴利除弊,廉名卓著”。后因得罪了权臣和珅,降为福建按察使,不久任云南布政使、擢云南巡抚、入为刑部右侍郎,终刑部左侍郎。 泉州知府怀荫布。满洲正黄旗进士。此案后,“四月卸事。兼管国子监大臣。” …… 本案所谓“陋规银”,也是当时清代地方文武官员办理公事经费不足的补充,类似我们现在的一些“潜规则”,无形中减轻了国库开支,在当时似乎有合理之处。而且,“厦门陋规案”所涉及人物,并不是贪污受贿,也均非大奸大恶之人,甚至许多于史书中,多是“贤臣干吏”。也难怪乾隆手软,最后批示:“朕原情甄别一切,惟视其人之所自取,从来不肯稍有倚轻倚重以乘明允之道,并将此通谕知之。钦此”。 至此,全案除刘增一人被议处,乾隆原情甄别皆以从宽处理。对所涉官员均除去发往边疆效力赎罪,并予召见录用。 再说告发之人黄仕简,福建平和人。顺治时献海禁政策对付郑成功及台湾之水师提督黄梧的曾孙,也可谓世代忠良。他不意捅破了这潜规则,结果堵了别人财路,得罪了一堆的上司同僚,自己也没落什么好处。结案时,乾隆为平息众怨,将率意举报的提督黄仕简调离福建,任广东提督,也算是免除他再受福建官员指责的一种作法。黄仕简上奏谢恩时,乾隆帝谕旨:“闻福建文武官皆怨汝,故调用。非有他故,汝莫惧,更宜勉力可也!” 甘国宝被特旨召见,蒙恩录用,命署云南开化镇总兵。多少官员也都准此处理。这一轰动一时的陋规案,便到此销案。 一生清白做人,却不料历此“厦门陋规案”,事后,甘国宝深刻反思,写下“居官廉慎,尽心报国,勿坠家声”的庭训,以警示后人。
图文 | 甘湖柳 编辑 | 郑陈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