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南当地流传一句老话:“甘棠人吃骨头,南山人吃竹头,小梨洋人吃草头。”说的就是这三个村的特点。甘棠人靠着祖上开基的浙洋川,田洋平坦开阔,易于耕作,在甘棠街上也好做小生意;南山村竹林多,人们挖竹笋,晒笋干,编制竹笱、斗笠,竹蓝、竹筐等,经济也比较活络;而小梨村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种草做席的工夫,也说不清是哪朝哪代传下的手艺,男人精心栽种席草,女人打得一手漂亮的草席。 甘氏祖辈克勤克俭,到处买田置地,到了甘国宝祖父手上,已经“田粮纳三县”了。甘氏田庄做到了哪三县呢?就是当时的古田县、宁德县和建宁府。在那重农轻商的时代,甘家不光是租出田地、收回田租,还将打制成的草席挑到外地去卖。专门种植用作打草席的三角蔺草,柔韧细致,从培育秧苗,分离草脑,春夏到秋种植在水田里,到稻黄草熟时节收割回来,撕成两半,晒干入仓,冬闲时节就打成一张张的草席。草席作为村里的一项副业,历史上倒也有一些名堂:“民以织席为业,善织者价值苏席之半,计所赢优於农亩。” ![]() ![]() 甘国宝父亲甘亨贵之墓 到了甘国宝父亲甘亨贵手上,干脆将三角蔺草种到各地田庄上,就地种植就地收割,当地打成草席后就近贩卖,省下了不少挑夫的脚力。刘备卖履,嵇康打铁,甘亨贵自诩为“织席人家”,家里的长工们担回头,挑出的就是草席,卷起来捆成束,一担能有二、三十张的草席。这草席是日常用度,反正有人的地方都得有床铺,有床铺的地方都得铺草席,而且这十里八村唯有小梨洋村将草席经营得独具特色,其柔韧大气的丰姿,结实耐用的名声,是其它地方出产的岩草席儿无法比拟的,何愁销路?“一招鲜,吃遍天,”甘家靠着这奇货可居的优势,家资渐丰。 那小国宝聪明又顽皮,疼爱他的人夸他机智伶俐,小小年纪敢做勇为,有大志向,可是在父母看来,这孩子淘气得无法无天,每日里不是赶鸡就是撵狗,要不然就为了追扑蜻蜓蝴蝶,把地里的瓜菜踩踏得一塌糊涂,上门告状的乡亲们几乎踏破了门槛。三天不打,上房揭瓦,父母只有每天一小打、三天一大揍,拼命限制他的无羁行动。 小国宝的自小顽劣,福州笑骂小孩儿为“庵仔”,父母给他在庵字前面加个“和”字,所以甘国宝又得了个名号“和庵”,是希望他通过后天弥补不足,以达到通和完善。 母亲王氏对他极其慈爱,炎炎夏日,她给孩儿摇扇纳凉,驱赶蚊虫;漫漫冬夜,她为孩子披衣送暖,讲故事唱童谣。有时陪坐在身旁,看着他在烛影摇曳里那俊秀的脸庞和专注的神态,听着他那如歌似曲一样抑扬动听的朗诵,心中便涌起一种爱怜和殷望之情,她把所有希望寄托在长子的身上了。眼看到了七岁上,私塾教师几乎把幼儿课程都教完了,无非是《三字经》和一些子曰诗云之类的,吸引不了小国宝更大的兴趣。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一个人的性格在童年时期的早期就形成,从六七岁孩子的身上可以预测出他成年后的大致行为。孩子这么贪玩,他们想,照这样下去,恐怕这孩子就这么浑浑噩噩地混一辈子了!可怎么办呢? ![]() 长岭村 这么筹划打算着效法“孟母三迁”的时候,发生的一件事情,更加促成了他们动迁的念头。 乡间孩子对于水的亲昵,就像鸭子浮在水上的自由自在,扎猛子、仰水、踩水,将狗爬式练得炉火纯青,个个具有泥鳅式的水性。这个夏天,到了学凫水的年龄了,村前那条清澈宽广的大溪河在召唤着他们,有了前些年水渠水沟里的狗爬式的经验,小国宝和几个同龄的孩子,避开了大人,无比好奇地溜到更广阔的水世界,一到大溪边,早已迫不及待,脱掉衣裤,露出光腚,踩着水扑向没肩深的水里。他一个猛子扎向大河深处,呛着了几口水,然后就沉了下去,吓得同伴赶紧聚拢过去,正在找寻间,却见河那边露出了小国宝的光脑袋,他从水中一沉一浮地站稳,自豪地和大家挥手,一脸的英雄气概。 原来他无师自通,已经学会了像野鸭子似地潜在水里自由穿行了,这很令他自豪,可接下来的烦恼也随着凫水而生。 到了立秋前后,正是乡间大多数农作物的收割季节,东家和伙计们都忙得热火朝天。那一天,到了吃晚饭的时间了,也不见小国宝回到家,家人正在念叨他到底又闯了什么祸的时候,突然从河边传来嘈杂的声音,好像出了什么事情了,接着听见慌乱的脚步声,只见几个小孩子脸色煞白嘴唇发紫,哆嗦着挤出几个字:“不好了,国宝……不见了!”王氏心下一惊,赶紧朝河边奔去。 只见空空的河面,沉静得有点疹人,小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傍晚时分,大家一起泡水游泳,这么多个小鬼,位官提议说,不要再比什么水面浮游了,有本事新咱们来比比水中闭气,于是大家就都沉在水中闭气,那些沉不住气的,不停地钻进钻出水面换气,只有国宝逞能,几乎不怎么出来换气……后来,后来就没有再看见他啦! 王氏又急又气,这孩子水性好是好,按理是不会出什么差池的,可是明明小伙伴是看着他潜在水里没有出来呀,这是怎么回事呀?该不会是为了逞能,最后沉到水底了吧! ……王氏晕晕乎乎,跌跌撞撞地捱回到家门口,想找伙计们帮忙找寻。却发现小国宝好端端地坐在饭桌前,正狼吞虎咽地吃饭呢!顾不得去责怪儿子,忙问他这是怎么回事? 小国宝若无其事地回答:“我衔一根空心稻杆潜在水里,不用出水就能换气了,等他们上岸了我才出水……娘,我赢了!” 小国宝说得眉飞色舞,当娘的听了心惊胆战,她想啊,物以类聚,孩子们在一起只是贪图顽耍的乐趣,全无心思在功课上,这样下去,怎么能成才?古人言孟母三迁,看来是该定下决心迁居了。 侄儿甘君玉多年在外游学,见多识广,甘亨贵就找他来商量。 甘君玉分析:去福州城吧,太远,若将一个七岁孩儿放在那里太不实际,如果将来学问大了些,倒是可以进一步修学的。眼下一个最好的去处应是长岭田庄,一来接近县学堂,便于弟弟们求学,二来方便叔叔一家经营管理田庄…… ![]() 长岭村甘国宝故居 ![]() 甘亨贵一听,茅塞顿开,连赞侄儿说得有理,于是在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那一年,等到收了冬,粗粗料理完家庭账务,收拾了行装,带着妻儿往长岭迁去。 屏南是一个山区县,自古隶属福州府古田县管辖,直到清朝雍正十三年才正式建县,境内没有重要的驿道经过。经甘棠到古田的古官道,铺上条石,道石被行人踩得圆滑发亮,沿途路边古树蔽日,芳草萋萋,山风习习,野兽出没,遥想后来的屏南第一任县令沈钟就是沿着这条道路,轿帘旖旎地从古田来到屏南的。主要古道以外,就是时而羊肠时而开阔的便道,乡村与乡村之间的青石道路密如蛛丝,在高山平洋中蜿蜒穿行,而那一条小国宝走出童年故乡的道路,像一条脐带,一头绾住他金色童年的美好记忆,另一头抛向他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人生壮锦……
图文 | 甘湖柳 编辑 | 郑陈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