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氏祖祠 小梨洋邻近几个甘姓聚居的村落,大多是沿着甘溪的流向迁出来的,甘氏祖祠则在漈下村。 每当回到祖地做例行的古事,那些白胡子的老阿公喜欢调侃,随机截住一群飞奔而过的孩子,严肃地问:“嘿!考汝一下,我们的祖先名字叫什么?”若是孩子认真地回答:“细旷公。”算是答对了,老人不喜不忧,不嗔不怒,挥手放他过。而如果遇到顽皮淘气的孩子,故意咬字不清答上一声:“屎楻公!”当场引来一阵哄笑,“这杀袋仔!”“倒了灶的,风水出尽矣!”等等笑骂声倾巢而出。 这才像甘家儿郎嘛! 一岁至七岁,甘国宝在小梨洋村度过金色的童年。 出生地对于一个小小孩童来说,究竟有多少印象和影响呢?大约都是些玩不尽的游戏,和基本的启蒙教育吧。 ![]() 甘国宝读书楼旧貌 村子里有两条小溪流,孩子们小时在小溪里摸鱼捞虾,长大以后就转移到大溪河去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游泳是这个村庄里每个小孩自小练就的本事。吃了端午的粽子,剥下了长袖衣裳,大河小河就水花飞溅,泡满白花花的小身子,男孩子在上游深水区,女孩子于下游浅水处,比比谁在水里憋气的时间长,比比谁的浮游行程远,甚至有被神牛强按水呛着了水,或者是泡到附近水田来个水牛卧浆。小小身子在水里泡得发白,起皱,上了岸,又被日头晒得黝黑,脱皮……直至秋风吹起,秋水有毒,吃过了中秋月饼,孩子们这才恋恋不舍,被大人连催带骂地从河里内捞起来。 ![]() 甘溪 童年是人生最宝贵的一段时光,童年经历更是难得的一笔财富,掏鸟窝,赌柴草,打野战,下棋,捞鱼捕虾,粘知了,逮蜻蜓,等等,都是惯常游戏。捕虾的篓子,可以让虾米钻进来、钻不出去,顺着溪流缓慢推进,可以捞起小鱼汪虾、泥鳅蝌蚪;粘知了的网,是从蜘蛛结的丝网上套过来的,那多功能的网子,向着天空快速挥舞,可以网住蜻蜓、蝴蝶,…… 家乡童谣唱道:“南山松柴多,年年结松果,捡回一大摞,寒天做柴火。阿弟嘴太馋,以为是糖糕,阿哥好聪明,拿来玩陀螺。”对孩童而言,捡松果那可是有趣百倍的游戏。小伙伴们撒开脚丫,奔进松林,冲向山腰。大家找棵大松树围着坐下,纷纷念道:“阿弥陀佛,松果松果砸我头。”按照约定,谁第一个被风吹落的松果砸到,谁就是指挥官,可指挥当天的“战役”。据说甘国宝小时候,伙伴们经常玩的游戏是“传令箭”。人马分成两队,各队定一名写信人,其余的做传令官。写信人手脚麻利,挑个松果,折束松针,用藤条三两下将松针绑在松果上,一道令箭就做好了。传令官铆足了劲,努力往山上爬,把“令箭”送至山顶指定地点。哪队送得多,哪队就是赢家。 ……儿时游戏,锻炼了胆量,培养了意志,也强健了体魄。 至于与女孩子间的相处。那就温馨多了。甘国宝当官后几次回家省亲,有记载流传下来的比如:在甘棠村堂姐夫张巢官家过夜,将指虎画作为陪嫁送给孙侄女甘姜使,以及到福鼎点头寻亲堂姑,帮助姑家解决户口、粮田等问题,无不饱含自小建立起来的姐弟姑侄等亲人之间的浓浓亲情。 ![]() 练武石 甘国宝的伯祖母蓝贞是邻村巴地人氏,相传蓝氏武功奇绝,膂力过人。她年轻时,每日清晨到河边挑“头担水”煮饭,路经八卦亭边时,顺手就将那三百六十斤重的练武石提到亭内的长排椅上。比她迟来的男人们经过,要使出浑身的力气,才能将它搬下来。久而久之,这练武石提放之处被砸出一个凹坑。至今八卦亭内的凹坑痕迹犹在。 巴地畲族村,保留着祖先传下来的围猎习俗,周边村落也流传这种模式。每当秋深猎物肥的时节,组织村里的狩猎能手,到猎神车山公神像前供香火,并念道:“某某山上有野兽,弟子准备前往围猎,请车山公带灵狗将军相助,如得胜回来,弟子定将重重答谢!”祭过车山公之后,列队绕着这一座大山, 按约定的顺序和间距,从四周布下人手,主要角色分头守住几个重要岔口。待所有人的位置固定以后,全体拢成一条线向前推进,前面无论是山谷深涧,还是荆棘深丛,甚至是悬崖峭壁,任何人都必须想尽办法攀涉过去,不准左右串动,离开队伍。就这样,横越过谷涧和山岭,包围圈越缩越小,把兽类团团围住,再渐渐地围到一块没有树木的低洼地。然后,所有的人步比步、肩比肩地穷追那些被驱赶出来的兽类。突然间牛角号声吹起,随之一片喊杀声出,直震得地动山摇,那些兽类狼奔豕突,东窜西逃,怎么也逃不出去,终于力竭就捕。 ![]() 甘国宝故居下廊左天井 相传为小国宝化虎跳墙之处 扛回猎物,大家设酒添桌,大开宴席。因为车山公喜欢热闹,前来贺胜、品尝的人,当然是越多越好,所得的第一头猎物头颈、内脏,要先供奉车山公,供后再煮熟让众人品尝,称“赶汤”。大家举杯庆功,开怀畅饮,然后将手中海碗向桌面一覆,大家齐喝一声:“倒也!”一股豪情从胸腔溢向脸膛,直冲到九宵云天! 甘国宝小时候顽劣异常,血液里流淌着豪放不羁的因子,大人也不多加干涉,都说,由他玩儿去吧,“年小从他爱李栗,长成须读五车书!”该玩儿的尽情地玩,长大了可要好好攻读成才。族人聚在练武坪上操练,他也在旁边跟着比划,小人儿一学就会,一点就透,一招一式竟然模仿得惟妙惟肖,在那些有学无类的日子里,举石锁、滚磨盘,舞刀弄棒、腾翻跳跃,虽无路数,却苦练不辍,武功没学下多少,身体却练得极棒。 ![]() 练武坪 其父甘亨贵早年闯荡江湖,阅人多矣,也难免对儿子练武的天赋感到惊奇:别人几个月才能学会的技法,这小子不几天便能做到,他还是个不懂事的孩子呐!况且,又没人刻意教他。孩子终是孩子嘛,料他支持不了一晌时间,便会甩手不干,玩去了,谁知,小家伙认真得很,小黑眼珠眨也不眨地听父亲讲解。大家练他也练,大家休息,他缠着大人们教他,一连几天,总是兴味十足,还催促父亲赶快进程,嬚他教的太慢了。甘亨贵面上不露,内心欣喜不已,暗想:“这小子是块练武的料!好好调教,或许将来会有些出息。” 村尾有座魁星阁,四周古木参天,环境幽美,甘亨贵经常带着小国宝,来看学兄们努力读书,感受勤奋学习的气氛。这为他后来文武兼备、征战之余仍笔耕不辍打下良好的基础,也是甘国宝作为“历史文化名人”的一段家学渊源,所以村民世称该亭为“甘国宝读书楼”。甘国宝虽以武功闻名于世,其实文武兼修,康熙六十一年参加郡邑文童试,名列前茅,这与其祖上重视对后代学前教育有密切关系。 图文 | 甘湖柳 编辑 | 郑陈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