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欢迎投稿:1847691820@qq.com
您现在的位置: 屏南新闻网 >  木拱廊桥
木拱廊桥
龙井桥记
2018-04-24 10:25:51 姚世英 来源:  责任编辑:璃语  

龙井桥夹在两座山崖之间,桥的一头属于寿山地界,另一头往黛溪康里。所以寿山的人说“白玉龙井桥”,康里人就不服气。

龙井桥始建于宋代,后毁坏,于清嘉庆二十五年,耗费巨资重建,光绪十四年重修。龙井桥以险峻出名,曾作为“东南十五险桥”之一,被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载入1986年出版的《中国古桥梁技术史》。据说当年重建桥时,绝壁万仞、急湍喷涌、涛声惊骇,请了一对法力高超的师徒,年轻气盛的徒弟自恃法力,与师傅一较高下。不留神在圆木上打了滑,赶紧一个倒挂金钟,吊在半空,央求师傅救他,师傅不搭理。最后徒弟坠入湍流。这个故事给龙井桥更添了艰险色彩。造桥之时,木工都不敢走在屋顶木板上,因为下面有冷光喷射上来,众人下视惊恐万状。传说是观世音菩萨授意方法,让木工打伞遮挡视线,才得以顺利地爬上木板锯檐板。

为何称“龙井”?传说是当年水下有两眼深潭,有龙喷冷雾。从桥面到水底落差二十米,急湍骇浪,惊险万般,望之晕眩。旧时候白玉村,有人穷得受不了了,就找龙井桥跳水。一来他们认定这桥有神灵,二来这里跳水,神灵必收。据说后来来了个专门破坏风水的人“牛角坏”,往潭穴投掷锄头尖,受惊的龙一跃而起,飞到下游去了,从此龙井就没有了龙。

龙井桥始建于宋代

以往龙井桥是茶盐古道通往宁德的必经之路。可以想象百年前,人们担着茶叶、笋干、粮食,沿着古道从寿山往黛溪,行径此桥不免在此歇息,欣赏凄清而又壮丽的景观。正如一首七律写到:“过雨穿风气宇浑,杖筇寻井访龙根\思源饮水后人意,济世匡时先古恩\落莫田园三月冷,临渊涧谷四时喧\隔江忽有鹧鸪叫,相应相呼几断魂。”

来寿山支教,我有幸走了一回龙井桥。在白玉往屏南公路边上,看到一个县级保护的“龙井桥”碑刻,很不起眼。那儿就是往龙井桥的上山小路。沿途枯叶与松针,在脚下绵软;翠色与山气,在脸上濡润;古道石阶,从荒芜中露出。曾经有无数脚夫担货经过,磨得光滑的石头,是那段日子的印证。

循着水声,下到斜坡底下,见到一座单孔木拱廊桥,上覆青瓦,檐角翘如鸟喙。廊屋12开间,共52柱,穿斗式木构架。桥建筑在两端峭壁岩石上,桥的东端桥堍以两个石柱插入崖壁,撑起桥的大部分重量。整座桥像个披蓑戴笠的老翁,在垂钓旧时光。由于下游建了水库,水涨了离桥面不到二米。水里黄沙沉积,流水不再青碧。龙井桥不见了传说中的惊险,却多了山水的幽谧。我透过廊屋上的窗孔,随意欣赏水天山色,怡然自得。

桥左端立着四个石碑,刻有两个桥志,嘉庆二十五年彭年撰写的《龙井桥志》,光绪十四年康里贡生郑应东撰写的《重修龙井桥志》。我突然有了感慨。寿山所处的高山险峻地势,让造桥十分艰难,那些巨额经费都是募捐来的,那些造桥杉木也是从各处辛苦地运来。建造在幽僻深山险峻峡谷间的桥,特别容易毁坏,历经水灾火患,可谓命运多舛。寿山有两座险桥,龙井桥与号称“江南第一险桥”的百祥桥,重修重建的经历都可以写成一部史。

我想人们为什么造险桥?首先是交通往来之必要,更重要的是造险桥充分展现了出神入化的廊桥建造技术以及人们征服自然的雄心。

如今龙井桥早已卸下了茶盐古道的使命,它在白玉的僻野清净自守,难得有慕名而来的游客,好比一条苍龙去掉了戾气,磨光了棱角,竟有了一份难得的平和与冲淡。站在龙井桥上,四周白雾缭绕,山中红叶燃香,我突然发现龙井桥与天地山川融为一体的大朴大美。

桥往西是通往天星山公园的莽苍古道,天星山公园正在开发,寂寞的龙井桥,即将迎来新时代命运的转机。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