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欢迎投稿:1847691820@qq.com
您现在的位置: 屏南新闻网 >  传统村落
传统村落
话说忠洋“泰山公”
2018-02-02 10:55:31 石城 来源:  责任编辑:璃语  

有一个故事是这样说的。

过去,有一个妇女得了一种怪病,老是闹肚子疼,吃尽了所有的草药,总也不见好。听说有个神明很灵,有一天,她就去问神明。神明告诉她,不是别的病,是肚子里长虫了,一共长了两条,教她回家以后,砒霜吃四两,就好了。砒霜不是毒药吗?妇女是吃也不是,不吃也不是。吃吧,怕把自己毒死,不吃吧,既是神明教的,万一真灵呢?犹豫再三,最后,勉强吃二两。没想到,这一吃下,病果然好了几年。后来,旧病又复发,第二次再来。这回,神明告诉她,没办法了。原先只吃二两砒霜,量不够,只毒死了一条虫,还剩一条,所以会复发。但是,现在砒霜已经不能吃了,再吃就会死人。因为剩下这条虫已尝过一次苦头,学乖了,不会再上当了。

故事就此结束,没有了下文。不知真假。故事里的妇女,一说是寿山降龙村人,又说是古田什么地方人。故事里的神明,据忠洋村的老人说,就是他们村里的“泰山公”。

忠洋村在屏南靠宁德方向,与虎贝交界,今隶属黛溪镇。

历史上,在这方圆数十里地界,忠洋可算一个大村。据考,忠洋原名忠溪,肇始于北宋,至今已经有一千多年历史了。民国时期,村里曾设立过区公署,管辖三分之一个屏南县;解放初期也曾设立过红专公社,管辖附近27个村。直到1966年,随着黛溪、熙岭两公社的分立,忠洋才作为一个行政村被划归黛溪公社管辖。

这个古老的乡村,有一个差不多同样古老的信仰,那就是“泰山公”信仰。忠洋人信“泰山公”远胜于信其他神明,视其为本村的保护神。据说果然很灵验。民间相传,九月初九重阳节是“泰山公”生日,这一天,于是就成了忠洋人的重要节日。每年到了这一天,忠洋全村男女老幼都会自发组织起来,共同举办一场盛大活动,为“泰山公”庆诞,也为自己祈福。这已经成了忠洋人的一个独特的传统,代代相因,从不曾间断。

忠洋乡村水尾,紧靠公路内侧,有两座赭红色小神殿,一座是临水夫人殿,俗称奶娘殿,没有挂殿名。另一座,赫然挂一牌匾,上书“东岳殿”三个金字,那就是“泰山公”殿。据资料载,该殿始建于元朝天顺元年,即1328年,至今有将近700年了。

泰山,即东岳,位于今山东泰安市境内,乃五岳之首。在古代道教里,泰山有泰山神,称为东岳大帝。泰山神的身世,自古就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其中最有意思的,是盘古说。早在秦汉时期,民间就有流传,说:最初那个开天辟地的盘古死了以后,身体一分为五,化成了五岳,头为东岳,腹为中岳,左臂为南岳,右臂为北岳,足为西岳。中国最古老的典籍之一《述异记》中,就有类似记载。所以,说泰山是五岳之首,可不是随便说说的,这个首,就是盘古的头。可见泰山神信仰,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山川崇拜,还意味着对创世初祖的感恩与爱戴。

另据传统的五行学说,泰山位居于东方,是太阳升起之地,也是万物发祥之始。因此,泰山神作为泰山的化身,地位特殊,掌握着世人的魂魄,能够通天地、决生死、主贵贱、定官职,是历代帝王受命于天,治理天下的主宰者与保护神。纵观古代,历朝帝王对泰山神大都尊崇有加,唐代封“天齐王”,宋代晋为“仁圣天齐王”、“天齐仁圣帝”,至元代,再加封为“天齐大生仁圣帝”。从明代始,又恢复为东岳泰山神。足见,在国人的心目中,信仰泰山神,无异于就是信仰天命。

另外,说到忠洋的“泰山公”,还有必要说一说四大元帅。

正如佛教有四大天王,道教也有四大元帅。道教的四大元帅,既是护法神将,又是四天门的守门官。有关四大元帅版本很多,不一而足。有说“温康马赵”,有说“温岳马赵”,还有说“温关马赵”或“温周马赵”等等,各有各的故事。其中“温马赵”三位,各地说法都一样。不一样的是第二位,一会说是“康”,一会说是“岳”,一会又说是“关”或“周”,诸如此类。这里,关就是关羽;岳就是岳飞;周乃是周广泽。关和岳是历史上的著名人物,死后被敬为神,不必多说。周广泽据说原系一怪,后隶为真武大帝的部将,被玉帝封为“风轮周元帅”。从关元帅变成周元帅还有一说法,道是清王朝特别推崇关羽,觉得把他放在南天门做一个守门官,实在有损“武圣”形象,因此用无名的周广泽替下他。但是民间并没因此得到统一,该认谁还认谁。不必说,关羽自然更深得民心。

诸版本中,最具代表性的说法,是“温康马赵”。这也是最古老的版本。根据这个版本,四大元帅的身世分别是:

温元帅,名琼,字子玉,后汉东瓯郡(今浙江温州)人,系六甲神投生,既是东岳十太保中的第一太保,又是北方真武大帝属下三十六天将之一,一身数职,英武威严,影响最大。

康元帅,讳广席,父康衢,母金氏,生于黄河之滨,也是东岳十太保之一,被玉帝封为“仁圣元帅。”传说康元帅一向慈惠悯生,乐于照顾孤寡,也从不伤害幼弱,连虫蚁都不忍踩死。

赵元帅即武财神赵公明,其名最早见于《搜神记》一书,原为五方神,后传说,他不但能祛病禳灾,还能主持公道,使买卖获利,乃成为财神。

在民间,影响最大、也最有名的是马元帅。马元帅讳灵耀,封“华光元帅”,原系一马神,因而,又称为马王爷。民间关于马王爷的传说有很多,其中一说的是他三只眼的来历。相传某日,玉皇大帝派星日马、娄金狗、奎木狼、虚日鼠四神下凡巡察善恶。这马狗狼鼠四神朝东南西北各走一方,没过几日,巡察完毕,回天庭向玉帝述职。其中狗狼鼠三神所报均是善人善事,说下界如何如何好,一片歌舞升平云云。星日马所报则善恶都有,并且还有豪强欺负穷人等事。玉帝心中产生怀疑,特派遣太白金星下界复查。一查,不要紧,发现狗狼鼠三神所报不实。原来,他们不守神职,在下界贪吃受贿,昧着良心说了假话。唯有星日马刚直不阿,廉洁奉公,好坏善恶都如实奏报。玉帝于是对他大加赞赏,特赐他一只竖眼,长在眉心,鼓励他继续明察秋毫。从此,这位马神变得更加目光如炬,能看穿一切假象,以致人见人怕,被尊为马王爷。民间有句俗语就是这么来的,说:“让你知道马王爷长三只眼!”可知马王爷不好惹!

忠洋人嘴里的“泰山公”,自然就是泰山神。

有趣的是,乡村水尾的“泰山公”殿里,却供着四位主神。忠洋人说,这几位都是“泰山公”。他们的“泰山公”一共四位,又叫四大元帅。显然,他们这是张冠李戴,误把四大元帅当成泰山神了。但即便如此,这四大元帅的身份,忠洋人还有两种说法。一种说,他们原是岳飞的四个部将,死后归了神。这显然是谬传。因为,在“温岳马赵”的版本中,就包含了岳飞本人。另一种说,他们一位姓温,一位姓康,一位姓马,一位姓赵,是“温康马赵”四大元帅。但看造型这也不像。通常,温元帅的造型是青脸朱发,长剑高擎;康元帅是浓眉虬髯,左执金斧,右执瓜锤;马元帅最好认,眉间长一竖眼,一手火箭,一手金枪;赵元帅则脸如黑漆,一把竹节鞭斜挡胸前。再看眼前的四位,慢说四张脸几无区别,扮相也一律是戏剧里头戴珠冠的武生模样。兵器更不般配,除主坛上那位身旁竖一把大刀外,其余三位皆是素手空空,很难分辨出哪位是哪位。

更有意思的是,这四个泥身,既然身份一样,都是元帅,大小尺寸也相当,但位次却并不平等,似有主从之分。一个端坐于正厅中间的主坛,俨然是一殿之主,另外三个在其身后,并排坐于靠墙的神龛上,好像是跟班。听说,最早原是排首位的温元帅坐主坛,康马赵三位列于后排。由于温元帅性子太烈,怎么个烈法不懂,总之,就是太烈,于是,把排第二的康元帅换上主坛,把温元帅移到了后边,与马赵并列。就是说,现在主坛上的这位,按照村里人的说法,应该是康元帅。可是,他左手既不见金斧,右手也不见瓜锤,却在身旁右侧竖一把长柄大刀,明显是关公关元帅。如此,原本就面目难辨的“温康马赵”,又变成了“温关马赵”,不伦不类。

其实,原先并是这样的。据一位祖辈负责保存“泰山公”像的忠洋人回忆说,原先,好像只有一尊神像,是实木雕成的,很重。这就对了,一殿必须有一位主神。估计那才是真正的东岳泰山神,也就是村人嘴中的“泰山公”。文革期间,村人怕“泰山公”像被毁,一直将它藏在此人家中。可惜,后来虽没有被毁,却被人盗走了。至于四大元帅,原先只是殿里陪祀的四位小神。有没有像?不懂。当然,如果有,也一并被人盗走了。

上世纪九十年代,也就是改革开放初期,有段时间,各地偷盗文物成风,不光墓葬被掘一空,不少殿里的神像也都在这段时间里不翼而飞。忠洋“泰山公”像被盗也是在这一时期。不过,按忠洋人的说法,这里的“泰山公”是因为太灵验了,谁都想请回去自家供,这才屡屡被盗。被盗一次,村里人又重塑一次;再被盗一次,又再重塑一次,前后总共被盗三次,也重塑过三次。最近的一次,是在2012年重修殿宇时新塑的,塑时没有参照,一切只凭印象,这才弄成今天这个样子。当然,话又说回来,神者在意不在形,只要心中有神,又何在形式呢?

说到“泰山公”的灵验,忠洋人可谓如数家珍,津津乐道。

殿里原有一匹泥马,那是“泰山公”的坐骑。这匹泥马就栓在殿门后,如今还在那里,一走进去,就看见了。关于这匹泥马,还有一个传奇故事,被说得栩栩如生。相传过去,这匹泥马夜里常常偷跑到下游的长宦村一带吃草,吃饱后又回到殿里来。有时候,顺带着把当地人的庄稼也给吃了。有一次,终于被人发现了,一直追,追到殿门口,忽然不见了。进殿一看,只有一匹泥马,那蹄子还是湿的,人们才知道,原来是它在作怪。后来,村人用铁钉将马蹄钉死在地上,泥马这才老实了。还传说,当年村里搞民兵训练时,有一回,中途突然下起了大雨,大家于是都到殿里避雨。在殿里,民兵们趁着兴头继续玩枪,还是那挺机关枪,可是,不管怎么扣扳机,枪就是不响。雨停后,一出殿门,不用扣扳机,突突突突,枪自动就响了,直到把枪堂里的子弹全部打光。

村里有一老者,家贫,负责看管“泰山公”殿,多少收些香火钱贴补家用。他白天都在殿里,天黑才回家。那时屏南人冬天取暖靠火笼。忠洋人有一个习惯,晚上睡觉前,全家人的火笼都得集中放置在楼厅尾的靠椅上,以免失手着火。有一次,老者很晚才回家。那时正值隆冬,老者在床上躺了一会,感觉越来越冷。不行,得把火笼提来暖一暖床,于是,起身就去提火笼。不料想,提起火笼一看,盖子丢了。怎么办?必须找回来。老者心想,自己一天到晚都在殿里,没去别的地方,要丢应该就丢在殿里。于是,他穿上衣服就去找。刚出家门,就发现“泰山公”殿隐约有火光。他赶紧加快脚步跑下去,开门一看,果然是里头的香纸着火了。火势已经很大,再晚一步,可就把殿给烧了,好悬。等他好一阵忙活,扑灭了火,回家一看,火笼盖竟好好的盖在火笼上,没丢!

还有一事,更是被传得有鼻子有眼,活灵活现。大概是在上世纪初吧,那时,屏南各地还经常有老虎出没。一天,入夜时分,忠洋村有一老者从村尾摸黑回家,经过桥头路段时,忽然感觉耳后有风,似乎有大牲畜经过身旁。他开始以为是牛,顺手一摸,不对,虽然看不清,但凭手感知道,不是牛,是虎。还好,虎不伤人,只把老者吓了个半死。第二天,老者回到原地一看,果然是虎,路上虎爪印一个个直有碗盘大小。于是,村人就到东岳殿祈求,请“泰山公”保佑村人打下这只虎,并且许诺,打虎成功之后,剥下虎皮,给他当衣裳披在身上。早上刚求完,一干人背着几把铳出发,到了晚上,果然就抬着一只花斑巨虎兴高采烈地回来了。就是这么灵。后来,这张虎皮果真就披在“泰山公”的身上。这件事,忠洋村上一辈老人都知道,也都见过“泰山公”披一张虎皮威风凛凛的样子。可惜,这张虎皮后来连同“泰山公”像一起,都被人偷走,没了。

这么说吧,在忠洋人眼里,“泰山公”像多次被盗,就是因为太灵验。而本村人所以坚持不舍不弃,一次次塑了又盗,盗了又塑,使其至今依然端坐于殿中,也是因为此神着实灵验。

在屏南,所有的传统村落,无一例外,都是人神共居的。每一个乡村,基本上都供着各自信奉的神明,少则一两尊,多则好几尊。比如,临水夫人、齐天大圣和车山公;再如,虎婆江姑妈、惠泽龙王和姚三奶等。再没有的,也供着土地公或本村拓主。所有这些神,大多是福建本土的、乃至屏南当地的神。忠洋村供奉泰山神,算是少数几个例外的乡村之一。

泰山神信仰原是中原文化的一部分。根据徐晓望著《福建民间信仰源流》一书记述:唐末,北方光州、寿州的移民进入福建,建立了闽国(909年—945年),从而把泰山神信仰也带到了闽中。闽中,即闽地之中。古代闽中,即指福建。那时,还没福建这个称谓。忠洋人的“泰山公”信仰,完全可以追溯到闽国时期。眼下,忠洋人当中虽然韦姓占到了绝大部分,陈姓只剩下廖廖几户人家,但是实际上,韦姓人直到宋末元初才迁到忠洋来。当初,陈姓才是这里的望族。陈姓的先祖,正是来自河南的光州。据考,也是在唐末,陈家从光州一路南下,几经辗转,来到当时福州府古田县白溪洋,即今屏南仕洋村一带。忠洋的陈姓人正是他们的后袭。此前,陈姓第二代、曾任后周(951年—960年)都衙官的陈丽,从白溪洋又迁至漳口,历数代,约至北宋中期,才分一支到现今忠洋村开基,这才有了后来的忠洋村。忠洋那时叫忠溪。可见,忠洋人的“泰山公”信仰,最早正是陈家从北方带来的,至今少说也有一千多年了。

忠洋村东岳殿,除了主祀泰山神以求天佑之外,还附祀“温康马赵”四大元帅。若论神职,温元帅英武威严,保境安民;康元帅慈惠悯生,施恩布泽;马元帅明察秋毫,杜绝奸科;赵元帅祛病禳灾且又公道生财。凡此四者,无一不是民生所急需。假如人真有天命,又假如冥冥中真有神灵在主宰,这四大元帅但能各尽所长,各司其职,一个乡村有了这四重保障,自然就会生民安泰,永续昌荣。现在是没有了。过去,殿门顶上曾悬挂一牌匾,上书“保合太和”四字,这可视作是对上述神职的概括。当然,也更是人们内心的期许。

自古以来,忠洋村好像果然是这片土地上的宠儿。一代又一代忠洋人,不仅团结和谐,勤耕勉作,对外也开明讲理。经商谋利,既不弄奸使诈损人利己,也不恃强凌弱无事生非。至清乾隆初年屏南建县时,全村住户已达295户,居全县第二,成了方圆百里一个丁广财雄的大村。而且据说,村里的确一向无灾无盗。历次瘟疫都只是与忠洋村擦肩而过,也少有匪盗来袭扰。解放前,有一个时期,屏南境内鼠疫横行,远近各村多不能幸免,黛溪、官岭等乡村染疫身亡者多达数十、上百人,独忠洋村能毫发不损,未失一丁。也是在解放前,据说有一股流匪经过黛溪,听说忠洋财主很大,想乘夜来打劫,走到了一个叫寨角头的地方,举目一望,发现忠洋那边已经火把通明,山上旗帜挥舞,早做好了战斗准备。流匪自问不敌,只好折回。实际上,这件事忠洋人也是后来才听说的。当天夜里,全村人都在睡大觉,根本就不知道有流匪来过,更别提做什么战斗准备。

凡此种种,不能不说是奇迹。至于说,这些究竟与“泰山公”有无关联?信的人自然说有。不信的人自然说没有。依我看,不防宁信其有不信其无。因为,叫人心存敬畏,总比无法无天要强得多。否则这世道真就乱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