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不清曾经多少次去过大碑,也数不清走过多少回那条古道。但记忆中大碑村的那条河,那片滩,很美!很美!!
![]()
大碑,原名下大悲村,古称龙陂(bei),系九龙抢珠之风水宝地,是徐姓郑姓等繁衍发祥之所。曾包含程厝洋、赵舍、单厝圪、菜厝仔、百丈漈、柯坑等自然村落。
这个村和厦地村一样,和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二姑妈、我堂姐都嫁到这里,我叔叔入赘这里,而我的一个堂姑又招赘了大碑夫婿,他们都特别亲,对我都特别好,所以平时有事没事常走动,像串门一样。我第一次到大碑村是姑妈家盖新房子的时候,那时我还小,走平路还不利索呢,更何况山路崎岖、路窄苔滑了,当时是坐在竹篓里和货物一起被挑到大碑的,说起来都是五十多年前的事了。
![]()
从南塆到大碑,有一条古道,从上世纪末以后就鲜有人走动了,现已荒芜,杂草丛生。古道陡坡青石铺就,平坡多为泥路,路边古树参天,松涛阵阵,远眺满目青山,野花乱开。这条古道,也是从前大碑出入的一条要道。中间路过一个村庄叫下村,下村是南塆下辖的一个小自然村,依山傍水,也很有历史了,20多年前全村搬迁至城关溪坪。从下村到南塆是在山脊上铺就的石板路,叫下村岭,两侧都是梯田。在朝霞晨雾中,放眼梯田一层一层优美的曲线和田里耕作的农夫,宛如仙境一般,这片梯田无疑就是记忆中最美的梯田了。
![]()
出下村不远又是一段石板路,因为靠近大碑,叫大碑岭。在大碑岭的顶头,就能看到大碑了。大碑村坐落在一个很深的河谷旁,北、东、南三面是高峻的群山,西面是千仞绝壁,绝壁上悬挂着两个动静结合的景致,非常抢眼。一个是白色外墙的庙宇叫“师傅殿”,保佑村民,顺心顺意,风调雨顺;一个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瀑布,叫“百丈漈”。绝壁之上一处景观,叫“鹞岩观日”,有“危岩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之景致。古诗描述,“鹞岩兀立彩云间,山藐云底别有天。曙色苍茫衔月影,金轮喷薄一盘悬”。峭壁下,一河碧水绕村而过,水尾收口很窄,有大河至此一壶收的“壶口瀑布”气势。在水尾一处灵秀俊逸、风水极佳的土石山上,福建历史文化名人、清代戍台名将甘国宝,祖上老奶奶的墓葬就在这里。这位老奶奶不简单,她是屏南甘氏共同的祖婆,碑文曰“诰赠太夫人”。
大碑村被一小山隔开,河流在那拐了一个大大的“S”弯,越发婀娜多姿、妩媚可人了。山北叫上村、山南叫下村,上村全都姓郑,下村一律姓徐。两半村庄都很有历史。村中有个专榨山茶籽油的榨油坊,十里八村的都到这里榨油,从那里散发出的吱吱响声、缕缕幽香,穿越时空,香飘千年。
![]()
据宁德审计局徐进生探究,屏南大碑徐氏开基之祖是南宋徐俊。此公非常了得,官至御史,授光禄大夫,太子少师。宋时,金兵侵犯中原,三关失守,四京沦陷。他受旨率36文武官员,暗自择日起程,护驾太子赵麟钦由浙来闽,到古田屏南交界长岭,不幸太子暴卒,不得回朝。至此,文武官员各处四散。徐俊公率五子及家眷、仆佣,落籍、肇基于今屏南长桥里高溪,传至五世十一公时,因遭洪夷之灾,迁至大碑西漈顶荒厝坪,后移至大碑村,开枝散叶,迄今已有900多年。
徐氏族人,历代文武兼备,人才济济,清代有徐代任,甲寅科进士。徐新胜,官授陕西都督府参将,徐代增为清贡生,等等,不胜枚举。先后由大碑迁出地有,屏南县里汾溪、三万里、百丈漈、路下、村头、慈溪,古田县五保后河、长洋、小溪,霞浦县牙城镇后山,浦城县,武夷山市,宁德蕉城区漳湾,建瓯溪口、下洋,以及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繁衍人口达一万六千多人,其中不乏栋梁之才。
![]()
上下两村庄前,都有很大的河漫滩,上村河漫滩两岸皆有,主要是农田。下村的河漫滩面积特别大,几乎占据了多半谷地。这个河漫滩,古称“娥女散珠”,有诗为赞,“盘峦踏雾探奇滩,一瀑垂帘霄汉端。放眼霓虹披邃谷,仙娥散玉景斑斓。”其实这个河漫滩,是溪水左右分流,形成一个腰子状的岛屿。岛上,怪石嶙峋,古树参天,步入其中,似有道骨仙风的感觉,是一个怡情养性的绝好去处。
我婶婶家在大碑村是一个望族,也是世代簪缨的读书人家,她的祖宅就在岛的西南角,一座很大的独立庄园,称之为“坝下厝”。
从高处看,整个大碑谷地像是一个巨大的山水盆景,浑然天成,让人美不胜收。走到谷底村中,仰望四面群山,又像是一个巨大的天坑。晴时,白云蓝天,星河高挂;阴时,云雾盖顶,飘渺如纱。真可谓“壶天自春,尘马皆息”,如入仙境一般。
![]()
古宅庄园在后来被拆除了,呼啦啦的整出了一块平地,虽不能算一马平川,但也是百亩沃野了。此时的大碑,换了一幅景象,村前有一块完整的平地了,马路也通了。由于婶婶家的叔伯姑姨都在外地供职,祖上庄园被拆除后,她家便独自在路旁盖了一座新房。
改革开放后,为了发展经济,兴办了小厂矿,培育了一些果蔬,还利用河水梯级发电,村里的经济有一定的改善。说到河水发电,功过是非自有评说,可谓利弊参半。河水被截流穿洞,河床变浅,曾经奔腾的河流,变成了潺潺流水,甚至是涓涓细流。至此,大碑河风景的那一道独特美丽,便有了折扣了。
![]()
2015年9月,衢宁铁路全线开工建设。屏南山高谷深,境内不是桥梁,就是隧道,工程建设量很大。屏南共有6个隧道,5座桥梁,设上培火车站一座,龟潭会让站和大碑会让站各一座。其中,鹫峰山一号、二号隧道和娜洋坪斜井都在大碑村内。为了建这个会让站,整个大碑村就是一个大工地,拆房安置,挖洞填方,机声隆隆,灰尘四散。
交通大动脉的建设,让屏南的发展跃上了新台阶,步入了快车道。对于村民们来说,他们有期盼,有不舍,因为眷恋,因为故土难离,在他们的心中,最让他们割舍不下的还是那份浓浓的乡情。
![]()
最近几年,年年都有回老家,每次都到大碑走走看看。为了服从大局,这里的景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铁路穿村而过,两头连接山洞,村里的老房子基本都拆完了。今年国庆,堂姐小孩插钗定亲,巧遇贺喜。站在堂姐新盖的房子前,看着山路十八弯的家乡交通,向往着未来天堑变通途的情景,想起了“天路”里的歌词,“我站在高高的山岗,看那铁路修到我家乡”。等待呈现的是那,飞奔的高铁巨龙和那占据山谷中央的大碑会让站。到那时,这里将会是另外的一番景象。
曾几何时,这里是美丽的乡村,碧水潺潺,稻浪重重,花草遍地,果蔬飘香,谈笑鸿儒,鸡犬相闻。随着机声的轰鸣,现代文明的建设,大碑村很快将有有另一分景致。从前大碑古村的这般美景,今后有些部分只能在记忆中去寻找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