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欢迎投稿:1847691820@qq.com
您现在的位置: 屏南新闻网 >  文学艺术
文学艺术
南塆村│又见炊烟起,又闻稻花香
2017-10-09 09:35:17 陆黄生 屏风 来源:  责任编辑:momosusu  
  丁酉仲秋,又一次回到了家乡——南塆村。在村边的大树旁,看着蓝天白云下那翠绿连绵的山峦,看着丰收在望的田野,真有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再到村里,信步走在青石板铺就的村道上,看到记忆中旧时的模样,看着袅袅升起的炊烟,一种莫名的亲切感,从内心深处便由然而生了。
  有句话说的好,“游子最知家乡美,游子最思故乡情”,像我这样早些年从村里走出来的人,都是非常想念家乡的。家乡的山山水水,花花草草,飞禽走兽,民风民俗,都是心中挥之不去的记忆。留在印象中的家乡,很美,很美。它美在山,美在水,美在绿,美在纯,美得自然,美的让人眷恋。
  我的家乡,是闽东山区一个普通的自然村落,地势高峻,树木苍青,地势呈马蹄形,北、东、南三面环山,西向是梯田。平日里,云锁高岗,雾凝深谷,抛泉飘渺碧霄齐,闲鸟盘空人影细,好一派田园山居图画。
   南塆村,土地肥沃,坐拥屏南“猪屎坑”的殊荣,是农耕者的理想之地,可以说是扔块石头也能发芽的好地方,种啥像啥,种啥得啥。
  随着时代的变迁,就是这么个好地方,也很快就走到它的尽头了。不用细心观察,就能发现这个古村落现时的景象是,屋倒房塌,冷冷清清,在雨雾烟霞中,更加突显其落寞、荒芜、凄凉。诺大的村子,只见到几户人家,且都是老者居住,他们好像是在为这个村唱着最后的挽歌,这种现象不得不说是社会发展进程的一种悲哀。
  曾经自给自足的自然村落,曾经淳朴厚实的民情民风,很快就会离开我们的视线了。所幸的是,村边一颗挂有国家保护铭牌的国宝级大树“红豆杉”、两颗“大柳杉”,至今依然挺拔屹立,枝叶茂盛,笑傲着世事的变迁。
  新建的红顶廊桥是村中的一道风景,廊桥下清澈见底的池塘更像是一面镜子,它照亮着现在,也照亮着未来,而家门口的那片翠竹,依然鲜艳翠绿,迎风婆娑。挺拔的翠竹和这几棵参天大树,相互陪伴,屹立在村边,像是一组坚强的哨兵,一直守候着家乡,守望着乡亲们回归的笑声、脚步声。同时,它们也构成了离乡之人,对家乡情结的一种寄托,一种安慰。
 
  作者:陆黄生,博士,中国石化员工,中国地质大学兼职教授。长期从事石油勘探开发工作。业余时间,喜欢旅游。屏南南塆村人,一中79届校友。
 
  文/陆黄生  图/屏风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