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端午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四大传统节日之一。人们知道这个节日的主要民俗活动有赛龙舟、吃粽子等。然而另外一个并不广泛存在的重要民俗却鲜为人知,那就是端午节走桥习俗。这种极富有地域特色的楚民俗孑遗,如今只分布闽东北的屏南、周宁、政和等地区,屏南尤以双溪、棠口等乡镇盛行。 一串串的粽子被热腾腾地提起,一枝枝的艾叶和菖蒲被绿青青地挂起,五月的风潮湿而热烈,它穿村越镇,一路“风言风语”,把端午的讯息传给了村头的廊桥,传给了水尾的廊桥,传给了山间的廊桥,桥说:我早已准备好了! 她们也准备好了!天还没亮,她们就起来了,她们敛容净脸,穿起樟脑香味的节日盛装,从大堆的粽子里挑了又挑、选了又选,挑出那最精致、最软糥的一串!她们再次的清点那七座纸桥,这七座桥,最长的一尺有余,最短的不过寸许,可是每座都有七重折叠,连接起来就可拉伸很长很长,这可是她们费了几十个日夜的心血折、剪、裁,粘才成的,因为这正是她们的心愿,又密又多!经文是她们早已烂熟于胸的,可她们还是小心翼翼地数着放到经袋里,一次又一次的默诵着,仿佛已经面对着那神圣的桥!纸钱、香烛、供菜,一样没落!最后,从仓里隐秘处取出精巧扁担,用沉稳的步子挑起急切的心,和伙伴一起出发了,为了这一年一度的端午踩桥盛会!为了她们永不衰老的心! 她们来到事先约定好的廊桥边。在她们的心中桥有两扇门,桥门还没开,她们双手捧着经文,排着整齐的队伍,在桥头的石阶上,用最诚恳的心一遍一遍请求“……观音菩萨开桥门,开了桥门拜观音……”等待着午时桥门的洞开。岁月拧干揉皱了她们的光滑肌肤,从她们身边走过,也许分不清看不出容颜的区别,可却拧不干揉不皱她们鲜活各异的梦。桥和她们一样,风雨沧桑的经历,鲜活透亮着它的心。亘古的青山,用多少回四季妆容的改变,向桥诉说着自己的酸甜苦辣;千载的流水,时而喧哗,时而沉默,总不忘引起桥的关注;四面的来风,挟带着一路的见闻,喋喋不休的在桥身边呼呼啦啦;来来往往的人们,更是把有限人生,无常世事,绝不保留地告知给了桥。这一切的经历修养了桥成为空灵剔透的智者,成为满怀悲悯的仁者。它早已通今生,知来世,它是最愿意倾听万物生灵心声的朋友,它是她们心中无所不能的神!今天,她们怀着无比的赤诚、怀着无比的神圣来到了它的身边。 午时已到,桥门大开。桥上有大慈大悲的观音菩萨,桥下有知恩图报的惠泽龙王,排列齐整的她们从桥头走到桥尾,又从桥尾到桥头,循环反复,诵完了《观音经》诵起了《龙王经》,她们不会怠慢一切与桥有关的神灵!她们不仅奉敬神,她们也奉敬英雄,虽是女流之辈,却有不让须眉的英雄情结,她们祭奠着投江捐躯的忠烈英魂,因为她们也分得清大家和小家! “笃笃”的木鱼声领着她们轻轻的脚步声,这密密针脚的千层底用她们心率的节奏,踩在桥的心上,踩动了桥内心最柔软的那处!现在请桥细听她们内心最隐密的心愿吧!这心愿,也许在最好的朋友面前也未曾表露,只有面对着桥,她们才绝无保留。三生石上记载着她们每一个的前世今生与来世,桥全懂得,把心愿寄托给桥吧!桥不会辜负她们的信任!也许她前生的一次回眸,换来今生一世的相守,她深信来生的约定,只是今生的一种后续,她祈愿这幸福永世轮回!也许她今生错失,多少个黑夜只能独自饮泣,惜叹徘徊在有情鸳侣的残梦之中,只有望重逢于来世!她们一次次的来回,一遍遍的吟诵,唯恐桥没听清她们的心声,其实,就算只有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桥也明白她们那又密又多的心呀! 经在她们心中由厚变薄,在桥的心中由薄变厚,桥托起了她们沉甸甸的心愿。午时一过,桥门将关,她们来到流水边,开始焚烧七七四十九重的纸桥了,她们从长到短依次点燃了每一座纸桥,边朗朗吟诵着最后最美的《求十全》。难道人生真有十全十美吗?有!在她们希翼的来生里!她们把希翼寄托给了头上走过的廊桥!她们把希翼寄托给了艳艳燃烧的纸桥! 燃烧的纸桥飞到空中,风儿带着它们在她们头顶盘旋,它低唱着:“我也知道了,我也知道了!”燃烧的纸桥流到水中,水打着旋儿,在她们身边盘亘不前,它浅吟着:“我也知道了,我也知道了!”一只呆头鹅愣愣看着,这美丽而愚蠢的东西!她们突然想起娘的话“做鸡做鸭,该宰该杀,愿你下世呀!莫做猪狗鸡鸭!做个千金小姐呀!投在幸福之家!” 她们的担 “空”了,她们投放了粽子,焚烧了纸桥、纸钱,点完了香烛;她们的心 “满”了,她们沉醉在心愿的满足之中。太阳也醉了,它微酣着红脸一路目送着她们恋恋离去的脚步。
闽公网安备 350923020001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