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从双溪到前圪再到霍童码头,有一条曾经繁华一时的茶马古道。如今,他的残躯蜿蜒在山野田间的衰草绿树之中,如书法家笔下的行草,似断还连。拂去尘封,油亮的青石路面,似乎还能闻到脂香汗臭,听到隐隐蹄声。
二
这些在群山间到处游动,联结着大小乡村的古道多为民间务铺设。刀劈锄掘、步行脚踏,硬生生地在荒野中拓出一路小径。先民信奉佛道的因果轮回报应之说,修桥铺路是最大的积德行善之事,为之则后世来生或后代定有好报。自己是虫就望子成龙,今生无望就修来生吧。有了这样的信念,乡间就有了诸多修桥铺路的善举。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捐钱出力铺几级石阶,把自已的名字镌刻在上面,让千人踩万人踏,献身赎罪。况且,平民百姓难得在青史上留名,这样既做了好事,顺便也图名字与铺路石一起不朽,何乐不为呢。现在,古道青石或崖壁上常可看到这样的石刻,不过大都已模糊难辨,即或清晰的,又能引起行色匆匆的路人多少阅辨的兴趣呢。世上有多少永恒多少不朽?管它呢,当下心安即可。
三
古道十里一亭、五里一歇。出于对路人的关怀,不管是官方的还是民间的,古道上每隔一段便有一座亭子;所过之桥,也大都在桥面上加盖了廊屋,叫厝桥,也叫廊桥。人马走乏了,坐在边上的木栅栏美人靠上歇歇气,落落身上的汗水,补充些能量继续赶赴前程。古道串起的一座座亭子和廊桥,此处是行程的一个完成任务的节点,下一处是征程的又一个期盼。驿道还设有接待官府差役的铺或驿站。当年,多少快马载着重要或不重要的官方邮件,“得得得”的在道上驰过,绝尘而去,引得路人纷纷侧目躲避不已。这些邮件或许是边情战报,或许是某位要员的“生辰纲”,还有可能是讨好妃子的新鲜瓜果。“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古道上铺路的顽石头而成光滑的青石,完全由汗水、泪水混合着脚皮鞋底马蹄车轮打磨而成。应该可以说,在每一块青石里,都记载着无数悲欢离合;每一级台阶上,都印刻着众的悲欢离合。
四
古道上流动的,除了络绎不绝的茶盐米酒这些俗世琐碎生活,还有长亭迎送等缠绵悱恻的诗意场景。十里长亭上,有怨妇望夫、慈母盼归的身影;有才子佳人、新朋旧友送别的浊酒清泪;有文人悲吟掷杯、侠客抚膺击剑的长啸。山转则水亦转,身动则心亦动。茫茫长路、漫漫岁月,有太多的畅快或无奈,有太多的思念与悲欢,在古道长亭里酝酿、演绎、挥洒、迸发。抚琴高歌、把酒饯行、折柳送别,生离死别、萍水相逢、慷慨激扬、婉约缠绵、依依难舍、望穿秋水,长亭情感氤氲不散,浓稠得令山岚低咽,花草落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