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欢迎投稿:1847691820@qq.com
您现在的位置: 屏南新闻网 >  文学艺术
文学艺术
故乡的灯会
2017-01-09 14:59:21 素心 来源:  责任编辑:小路路  

作者:素心
  故乡在我的记忆中大多是模糊、疏远的,而那些刻进心灵深处挥之不去的童年趣事,才是一生中最难忘的。

  记忆中最难忘的是故乡的元霄节,那是一年里最热闹,最隆重的节日灯会。正月十七,那天的时针似乎走的特别慢,天黑的特别慢,那是一个焦急而漫长的等待,早早吃完晚饭,把母亲吩咐的家务活早早做完,接着开始约邻居朋友,在旧电影院那个宽敞的大操场上我们端坐一排,仰望天空中那些慢慢散去的云朵,盼望着天快点黑。看着空中那些飘浮的云朵慢慢的散去、散去,接着又聚集,渐渐揉成一块巨大的黑布,刹那间遮住了整个天空,操场上的人渐渐多了起来,镇上的人们都早早的吃完晚饭,从家里赶来。紧接着一阵响亮的哨声在空旷的操场上响起,一位吹着哨子的中年男子威风凛凛的闯入人群中,在他的身后跟着一支庞大的队伍,两头又高又猛的狮子摇头摆尾的走进我们的视眼里,紧跟着香线龙、铁枝、花灯、高跷……这时锣鼓喧天,鞭炮燃放,空旷的操场被围得水泄不通,热闹非凡。“东门头的队伍走前面,后街头的跟在背后,认真听我的哨子声,听我的指挥......”。那中年男子不停的吹着哨子,高声吆喝着。明亮的灯火照亮了黑夜,这时锣鼓声、鞭炮声、人声、音乐声齐响,刹那间打破了夜的宁静。我们紧跟着这支壮观的队伍,拼命地踮起双脚、探出脑袋,生怕错过片刻的精彩。
  只见一位青年手拿一个用五彩丝线扎成的花绣球,两头高大威猛的狮子随着那只花绣球翩翩起舞。一会儿蹿上、一会儿蹿下,一会儿又向你张开血盆大口,一会儿又向众人低头鞠躬,一会儿又扭动起那笨拙的身姿摇摇摆摆,模样甚是可爱。那五彩的花绣球是指挥棒,那舞球的青壮年就是指挥家,这就是故乡有名的“双狮戏球”。“双狮戏球”后紧跟着一条长长的香线龙,只见那龙身长约几十余米,龙身全用稻草扎成,浑身上下插满点燃的香线,龙身下用坚实的木头捆扎,几十位青壮年扛着,那燃起的香线龙舞动起来全身闪闪发光、清烟缭绕,香气飘散,在黑夜里是一道非常壮观的风景。龙自古以来象征着吉祥、如意、腾飞,家乡人为了来年风调雨顺,来年吉祥平安,来年有个好收成,在每年的元霄节里总少不了这个精彩的节目。
  幼年的我最喜欢看铁枝,只是当时并不知道它叫“铁枝”。那是一辆用彩色的纸花装扮起的彩车,在那辆彩车上有一块四四方方、大大的、可移动的“彩坪”,那彩坪就像电影的屏幕一样,可放映出很多漂亮的风景,在彩坪上常常端坐着楚楚动人的花旦,我喜欢看那辆开满鲜花的花车上那涂抹着厚厚胭脂粉、舞着长长水袖子、粉妆玉琢的小姐,只见她高高的发髻上插满了珍珠、金钗子,鲜花,她面若桃花,含情脉脉……伴着音乐声响起,她舞着那长长的水袖子从花车上缓缓走来,仿佛从天而降的仙子。我拼命挤进拥挤的人群中,每一次我都会伸出手,我很想摸一摸这位美若天仙的小姐身上如水般丝滑的戏服,很想仔细的再端详她的容貌,可每一次总是被拥挤的人群挤出,总是不能如愿。所以每次看完灯会,就经常从家里翻箱倒柜的翻出母亲平日里不穿的旧衣服,把长长的旧衣裳披在自己的身上,接着从菜园里摘来一种黑色的小果子,那小果子只要用手一挤,便能流出像血一样红的汁液,我把它涂抹在自己脸颊的两边、手指上、把扎起的头发披下来,站在镜子前一照,活生生一个小丑,但那时却自以为漂亮,站在镜子前舞动着那又宽又长的衣袖子,一会儿转身,一会儿弯腰,一会儿又翘起兰花指,口中咿呀咿呀的唱着,也不知在唱些什么?幻想着有朝一日也能登上那高高的花车,众人簇拥、众人仰慕、那该是多么骄傲、幸福的事儿。后来才知道那众人簇拥、众人仰慕的小姐可没有那么好当,那小姐必须资色出众、胆量过人,站在高高的花车上不害羞、不怯场、像我这等平庸、胆小的人肯定是不合格的。
  故乡灯会这些难忘而精彩的片段深深地嵌在我的脑海里。长大后,我才知道那个缓缓移动的彩车,有一个专有名词——铁枝。它是通过真人造型把古代人物或故事惟妙惟肖地表现出来,并溶入布艺、木艺、铁艺、画艺、扎艺,在元霄灯会上向人们展现出一幅幅情趣高雅、生动活泼的文化艺术精品。当人们在观赏、聆听这些来自远古的“综艺大观”时,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悠远的年代,沉浸在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中。少小时天真地羡慕那花车上的人儿好看,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肤浅、无知与幼稚渐去渐远,懂得了这些民间艺术是人类智慧与心血的结晶。那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并不是用上几日、几月的时间就能制作而成,它是一代又一代心灵手巧、有着精湛工艺的传统手艺人在日积月累中、在年复一年中、在汗水中、在日常的劳动实践中慢慢摸索、积累起来的制作经验,它反映的是劳动人民的智慧,传达一种浓厚的乡土文化、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传承着一段远去的历史。古老的铁枝也许比不上电影好看,比不上电脑游戏好玩,但它却是故土有根有枝有叶有花的果实,是我一生中最难以忘怀、最刻骨铭心的精神依恋和文化滋养。
  走在故乡的土地上,那响彻云霄的锣鼓声、鞭炮声依旧飘荡在耳边,那长长的香线龙依旧穿过大街小巷,那故乡的灯会年年依旧,只是那看灯的人儿又增添了几缕白发,又添了几重乡愁......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