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欢迎投稿:1847691820@qq.com
您现在的位置: 屏南新闻网 >  传统村落
传统村落
文化名村-寿山
2015-06-23 11:07:26 苏维邦 来源:宁德网  责任编辑:掌握知识发展智力  

一、历史沿革
    寿山乡寿山村位于屏南县东部,屯宁德市蕉城区、周宁县毗邻,离县城32公里,离鸳鸯溪·白水洋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白水洋景区22公里、太堡楼景区8公里。寿山村是屏南通往沿海的东大门,宁屏二级公路从这里穿过,到宁德市区85公里。海拔851米,全村321户1428人口。
    寿山村始建于明初,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始祖隋时南迁入闽,辗转至厚福洋(今屏南县猴洋村,离寿山村公里。)明初,廿公八代孙苏开立到观寿兜(今寿山村)开荒造田,结寮而居。陶醉于周围奇峰秀景,只见“笔架”逸书香,“龙伞、双狮”颂太平,“金钟”送福,“鲤鱼”跃龙门。于是决定定居于此。村庄不远更有蝙蝠洞·天柱岩景区,令人神往。寿山村奇峰环抱,犹如隐在巨大的火山口里。白水洋旅游论坛的专家惊喜地宣示,寿山为火山喷发盆地,这里的古火山地质地貌是难得而独特的火山景观区。
    二、优秀的文化遗产
    作为三县(区)交界,作为连接内陆与沿海的大通道,中原文明、海洋文明在这里交汇、扎根,留下许多优秀传统文化。
    (一)戏曲活化石《乱弹戏》


 

  《乱弹》亦称“尺调戏”,“北路戏”属其中一支。它兴于明清,唱腔正宫平板为主,反宫平板为铺,其间穿插秦腔、老拨子和杂调。清道光年间(1830年),村民苏兆岁聘请闽、浙、赣三省“乱弹”著名艺人,创办戏班,取名“三省福”,出外出省巡演,影响甚大。“三省福”为屏南最早的乱弹戏班。后因经营不善而解散。此后,乱弹传人苏浙江、苏恰弟等予以恢复,最有影响的是1947年的“群英剧团”。该班演员健在者还有苏正倾等十余人,至今依然经常开展演唱活动,演出传统节目主要有:节孝图、碧玉钗、双合缘等,大大活跃了农村文化。


    (二)历史文化名人苏寿崧
    贡生苏寿崧,生于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少时聪慧好学,他24岁参加清朝最后一次科举考试,中副举,授奉天直隶厅判。时值戊戊变法,寿崧受康梁思想影响,思革新图强,痛惜变法失败未赴任。为寻强国之途,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他考入福建法政学堂高等科,毕业回乡。此间他加入同盟会,积极宣传“三民主义”,实践共和理想。以创办寿山两等小学(当时全县仅寿山、双溪两所)培养人才。他参与辛亥革命,因生病而派出堂弟苏福康等4人赴广州。起义失败,堂弟被杀,寿崧痛惜不已。他与同盟会员、护国军吴适多有联系,在当地组织武装力量打击北洋军阀在福建的势力。辛亥革命成功,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寿崧选任屏南县首届参议员、福建省临时参议员,省议会议员。他博学多才,著有《双钏记》等揭露社会时弊的小说,发表于上海沈枕亚主编的杂志上。同胞兄弟苏寿昆、苏寿仑皆多才多艺,其书画、雕塑艺术颇具影响。
    寿山村历史文化名人还有敕授恩进士、恩贡苏万泉,敕授修职郎晋赠文林郎、贡生苏万元,屏南开县秀才苏鸿章等。在浓郁的历史文化薰陶下,寿山人读书成风,仅年青一代博士就有5人。
    (三)传统建筑


    寿山村基本保持了明清古村落面貌,古民居众多。以木结构立帖式徽派建筑为主,突显了深土墙古民居特色。土墙包栋,内分上下廊前后厅,厅前开天井,绝大多数盖两层,马鞍形、叠落式的马头墙女儿墙增添了外观的优美。木结构民居防火抗震性能好,冬暧夏凉,以科学、精勘的建筑艺术,彰显着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先民注重民居装饰,雕梁画栋,修檐拱斗,浮雕镂刻的门窗平添了居室的典雅,尤其墙廊的彩塑,更是让人叹为观止。虽几经破坏,幸存部分弥足珍贵。最具特色莫过于立体彩色泥塑,人物或行或驻,独立于壁上。一枝红梅伸出墙,花中相映共争春,那红的绿的蓝的多彩颜色依然鲜艳。除了木雕,还有许多石雕、砖雕,长房弄溪前厝的“韩潮苏海”草书,据称取自朱熹手迹。


(四)文物遗迹


   

寿山村文物古迹现存的主要有:清朝苏万泉、苏万成的“文魁”牌匾,立于祠堂的旗杆。其中保存完好的石旗杆为苏寿崧之父苏万元所立,石头上刻有“光耀月殿,志步云衢”八字。一付围屏雕工精细,粉金喷漆如新,中间四页写有际头村进士、江西省安福知县、饶州府同知张方矩,为寿山姻亲撰写的祝寿贺文,美不胜收。文物遗迹还有苏维俊等三家门前,由同盟会员苏寿嵩拟写、手书的“同仁联五福,主义达三民。”多付石刻对联。有梧桐柱联和石牌坊。


(五)茶行与茶盐古道
    寿山种茶制茶历史悠久,规模宏大,盛时全村有八大茶行,如今能够看到的还有岭头正丰行、溪头协春泰茶行、溪尾行3座。历史上寿山茶叶早已实现生产、加工、包装、运输、销售、出口一条龙,以茶行为依托的公司为龙头,收购带动了全县茶叶发展。精制的红茶源源不断销往福州以及德、英、法、俄等国。
    由于寿山地处三县(区)交界和内陆沿海的连接线上,经过这里的茶盐古道是先民运输、流通的重要交通线。先民挑出茶叶、笋干、栗子等山货,从宁德营州霍童,从沿海挑回盐巴、鱼虾、布匹和日用品。寿山制茶业因此得以兴盛。古道苍桑,虽然已经被公路、铁路、轮船所替代,但在那上面刻下了难以磨灭的历史脚印。古道在崇山峻岭间蜿延,连着鸳鸯溪、霍童溪两边的碧溪,奇峰秀景依然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古道上的客栈等遗址依然可供人家深探。


    (六)独特的方言“八音哨”
    走进寿山,一种非寿山土话又听不懂的语言让你惊讶不已。这种当地称为“八音哨”的语言,是音韵学的本土化与创新,它利用音韵“反切”的原理,以两个土话单词的声母、韵母拼合出一个单词读音,但又不同于反切的顺序,而是颠倒配置,听起来流畅自然,如说“外语”。椐传,“八音哨”是明朝中叶戚继光在东南沿海组织戚家军抗倭,为了军事的需要,使用了一种独特的发音方式,它类似于暗语的约定。历史上屏南有“八音哨”、“单边哨”、“红军哨”、“土匪哨”之分,但目前完整保留下来的只要寿山村的“八音哨”。
    寿山还有一种称“鸟音”的土话口语艺术,清末由苏永彻等人独创,它是将土话语音配上“鸟”的韵母而形成的变音,听起来另有一番风味。如今还有苏亨世等传人。


    (七)民间工艺
    寿山的民间工艺主要有剪纸艺术,民国初最著名的有陈家凤、张仁雪、张阿婵三大艺人,经常集中村民传授技艺。其精美艺术从
;婵家保存下来的剪纸可见一斑。寿山打锡、五金名扬县内外,其代表人物是载入《屏南县志》的苏永篇,清光绪三十年他出生于破落家庭,向浙江师傅学到一手好锡艺,后兼学铜、铁等五金器具修制,成为远近闻名的手工师傅。
    (八)寿山美食米烧兔
    客人到寿山,必定会尝到米烧兔。它色味俱佳,油亮的兔皮呈米黄色,兔肉溢出阵阵米香,让你未食先流涎水。米烧兔制作工艺独特,先在铁锅里放入大米,再用竹架托住宰杀的兔子,烧起微火让锅温慢慢烘干兔肉大部分水份,同时让米香逐渐渗入肉中。用餐时,将米烧兔切成细块,佐以糟姜、葱蒜以及摩芋丝等炒煮即可。除此之外,寿山还有“肠中肠”等特色创作工艺,丰富了美食文化。


    (九)革命文化
    作为全省重点老苏区的屏南之重点老区乡,寿山村留下了优良的革命传统。在推翻帝制、反对军阀割据的革命活动中,苏寿崧、苏大木川等在寿山留下了革命足迹。在新民主义革命活动中,革命先躯紧跟共产党,革命群众积极拥护共产党,参加和支援红军、游击队。成立贫农团,建立交通站,坚持武装斗争到解放。全村有革命五老8人,为革命牺牲22人。1935年冬,闽东特委阮英平率领独立师百余人行军至寿山村后峰岔岭,遇敌省保安五团包围。红军奋力反击,敌军溃退。战场遗址目前还有纪红亭等。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