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欢迎投稿:1847691820@qq.com
您现在的位置: 屏南新闻网 >  木拱廊桥
木拱廊桥
造桥工匠
2015-06-11 11:17:05 佚名 来源:屏南网  责任编辑:掌握知识发展智力  

木拱廊桥俗称“厝桥”、“柴桥”。桥梁史专家唐寰澄教授著的《中国科学技术史·桥梁卷》定名为贯木拱桥,并称这种木拱廊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唯中国有之”。这种木拱桥外国没有,仅中国有,而中国又仅出现在闽东北、浙西南一带。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发表刘杰先生文章说,尘封了900多年的虹桥结构重见天日,虹桥在闽浙交界地区再度出现。并说,在闽东北的宁德、南平地区,浙西南的丽水、温州地区的崇山峻岭之中保存着大约近200座木拱廊桥。据调查现存木拱桥仅有100多座,它们分布在闽浙交界山区的寿宁、屏南、周宁、古田、福安、柘荣、闽候、晋安区、武夷山、建瓯、政和、顺昌、建瓯、泰顺、景宁、庆元、龙泉、青田等县市,初步调查闽东境内有木拱桥54座。
     桥是桥工匠建造的,桥竣工后常常会把造桥工匠及建桥时间,董事、缘首、捐款人的姓名等墨书于桥屋内梁上。特别是看到著名文物专家罗哲文的《应为文物修复技师艺人树碑立传》后,这几年在调查木拱桥时,更加注意收集造桥工匠信息。罗老说,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中有许多优良的传统,但也有些不好的东西,其中有重士轻匠,重文轻工,道器分途的现象,导致形成不重视工匠的不良传统、“陋习”。他指出:“由于重士轻匠、道器分途的原因,我国的传统工匠、技艺大师的事迹,特别是他们的‘精工绝技’没有专门记载,鲜为人知”。他还指出:“人类文明的创造,不排除圣哲先贤、帝王将相、英雄豪杰、墨客骚人等等显赫人物,也应包括那些直接的创造者、实践者,被称之为‘百工’、‘耕者’的广大劳动者(体力和脑力劳动者)。为他们树碑立传,实在是非常重要的事”。例如:寿宁县城关的4座木拱桥,桥梁上墨书有建造时间,捐钱人姓名、数额等等,仅见一座有造桥工匠记载,而在乡村中的桥上多数书有造桥工匠的姓名,就是重士轻匠的具体反映。《中国科学技术史·桥梁卷》中记载有木拱桥十五座,其中两座记载木拱桥造桥工匠,一座是浙江省景宁县梅崇桥,造桥工匠是“福建省福宁府主墨工匠李正满、张成德、张新佑、张成官。副墨木匠祖观、祖极、祖发、张茂江、张成号、张成功、吴天良”,另一座是浙江省泰顺县薛宅桥,造桥工匠是“福建寿宁小东主墨徐元良”。并说“浙西南、闽东北的这类木拱桥,都出于福建匠师之手”。福建的造桥工匠又在哪里呢?在与唐寰澄教授书信交往中,唐教授指出,建桥与造桥工匠有直接的关系,要认真、仔细地调查工匠情况。在调查寿宁木拱桥时,发现寿宁县的张坑桥,建于清道光九年(1829年),其桥内梁上也墨书:“木匠张成德、张成来”。这张成德等造桥工匠引起我们的注意。但两处都未写明哪一县哪一村人。寿宁张坑桥梁上造桥工匠仅写姓名而未写哪一个县,按一般书写习惯,本县工匠在本县造桥做事就不写县名了,原认为是寿宁工匠所造的。但寻遍寿宁张姓族谱及采访张姓长者,寿宁张姓里没有“成”字和“新”字辈份,当然也找不到张成德等工匠了。而后从南京大学建筑研究所提供的信息中得知,浙江省庆元县的后坑桥(建于清光绪十一年)的造桥工匠为“宁德下荐秀坑村张茂春、张茂秀”,但查遍宁德(现蕉城区)没有找到下荐秀坑村。2002年10月,参加全国文物、博物馆事业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课题“宁德市虹梁式木构廊屋桥考古调查与研究”的课题调查时,在屏南得知屏南百祥桥也为秀坑村工匠张茂钰、张茂秀、张茂春造。并了解到由于百祥桥久未修缮,桥苗等有损坏,于2002年请秀坑工匠修理。到周宁调查时,在周宁县政协支持下,将秀坑修百祥桥工匠张昌智等请到城关来,询问了造桥工匠、修百祥桥、造桥过程等情况,对周宁秀坑造桥工匠情况有了初步的认识。尔后欲前往秀坑采访,因久雨不停,而礼门至秀坑路况极差,不能如愿,只好改到长峰、竹岭两桥调查。第三次终于到秀坑村,经调查发现秀坑村张姓工匠为重要的造桥世家。周宁秀坑张姓造桥工匠和已调查的寿宁小东(东山楼)徐、郑两姓造桥工匠应是中国重要造木拱桥世家。现将已了解的到闽东境内造桥木匠(造桥工匠有石匠、木匠、泥水匠,木匠中又有主绳(即主要设计和制作的人)、副绳、木匠、锯匠之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